第220章 君臣之道(1 / 2)

天启皇帝考虑再三,心里已经有了将袁崇焕调离辽东的想法。

虽然这可能会引起孙承宗和袁崇焕本人的不快,但既然朝廷已经决定否决了袁崇焕的平辽十策,袁崇焕再留在辽东就不合适了,这个人可能会成为辽东的不稳定因素。

了解历史的天启皇帝知道袁崇焕的忽悠能力,活动能力也很强,算得上是一名历史牛人。

作为一名历史牛人,自有其人格魅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帮文官武将,袁崇焕能从中施展他的影响力。

不管怎么说,袁崇焕能从大明官场脱颖而出,活动能力肯定是比较强的,作为皇帝,不应抛弃人才,而是应该把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如果让袁崇焕担任蓟辽总督,那就是害了国家,也害了袁崇焕自己。

天启皇帝将来的志向是称霸海外,如果让袁崇焕这样一个忽悠能力和行动能力都很强的官员负责这个方向,会不会事半功倍?

至少将来朝堂上的反对者会少一些。

想到这里,天启皇帝不由得面露微笑,朕这也算是改写了历史,袁崇焕啊袁崇焕,朕这回可不是贬低你,而是救了你,至少你再也不会受那凌迟处死之痛苦。

于是朝廷很快发出圣旨,请袁崇焕进京面圣。

袁崇焕此时在辽东宁远城,由于孙承宗的赏识和信任,袁崇焕已经是宁远城实际上的主事人了,不管是大忽悠也好,嘴炮也好,牛人就是牛人,此时的宁远城就控制在袁崇焕手中。

接到圣旨后,由于不知道朝堂上的具体情况,他还以为朝廷采纳了他的平辽十策,皇帝要亲自接见他,那么接下来升官是妥妥的。

宁远城现在是大明针对建奴的前线,他自然不能说走就走,首先他得去信蓟辽总督孙承宗,言明朝廷要他回京师觐见皇帝,请孙承宗指派一名官员暂时管理宁远城。

对于孙承宗这个上司加贵人,他还是非常尊敬的,不敢在程序上有所逾越。

实际上孙承宗也知道了朝廷要让袁崇焕进京面圣的事,甚至他还知道皇帝对袁崇焕会另有任用,不会再让袁崇焕留在辽东了。

毕竟孙承宗是正儿八经的帝师,天启皇帝怎么也得给自己老师一点面子,把他手下爱将调走,总要打个招呼的。

可皇帝也没对袁崇焕的那个平辽十策做什么评价,这个时候调走袁崇焕,实际上已经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孙承宗没有上奏疏支持袁崇焕,但明眼人都清楚孙承宗的立场,如果他不支持,袁崇焕的平辽十策估计也到不了皇帝的桌面上。

这对师生之间彼此心照不宣,却都没有明说。

这对当老师的来说,有点憋屈,可谁让这个学生是当今天子呢,他这个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臣子。

“唉!”,看着袁崇焕送来的信函,孙承宗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他性格比较稳重,又带着几分刚烈,算是文官中比较适合带兵的,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辽东的这些武将都比较服他,愿意在他手下做事。

另外,他的身份、地位、资历,做这个蓟辽总督是足够的,所以只要他在,辽东的这些将领就觉得自己有主心骨,遇事不慌,作战时也敢于拼命,因为孙督师向来公平公正,决不会流血还流泪的。

这是孙承宗的人格魅力,他的风格跟王象乾这个宣大总督区别很大,但王象乾在他的辖区内也很受部下尊敬爱戴。

两人风格不一样,但人格魅力都很强,都受部下拥戴,很难评判孰高孰低。

这两人之间,孙承宗看不上王象乾,王象乾也不认同孙承宗,反正彼此不对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