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无话,何锋回到客院时,赵灵儿已回屋。
躺在床上,看着房顶蜘蛛捕猎,他陷入沉思。
如今的大周,文人的等级其实也算比较严格和规范了。
有最顶级的圣人,也有最低级的白丁。
当然,按照大家伙儿的默契,只有死人才能被追封圣人,活着的只有大儒。
所以,那帮老学究才是主导文人的舵手。
博士、秀才、诸生、童生……
通过县试为:童生。
通过郡试都叫:诸生。
与记忆中的古代不同,大周的学科相对比较简单,但也是有门槛的。
启蒙时的《孝经》《千字文》,到少年时的五经,诗、书、礼、易、史,再到青年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这就仿如上一世的教育体系,幼儿园、义务教育、大专。
但是在这里,底层人普遍认为,文人是一种鸡肋的职业。
投资大,回报小。
造纸术虽然已能产出白色的纸张,但产量低,价格贵。
印刷术,还停留在手写、拓版、印章。
虽然学科少,书籍少,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而且你得“扣字”,在有限的文字中,想象出无限的学问。
这就有点儿像玄门的内景了,全凭想象。
所以,没有垒世传承,不与人交流,消息、思想闭塞……
入门都费劲!
更别说学成之后,乡、县、郡、州的考试了。
参加考试光有学问也不行,首先道德得高尚,说简单点儿,就是得孝顺。
否则村里这一关你就过不了。
没人给你举荐、担保,你连乡试的参加不了。
所以只要能靠上大儒,文路就算成功一大半儿了。
因为出题的人都是大儒的学生,你又紧跟主流思想,只要照搬即可过关。
老学究说不定还会夸你一句“嗯!孺子可教也!”
当然,就读书人而言,只要家里有几本书,而且还有人教的话,乡试基本就可以免试了。
第一,就大安乡而论,一个乡不过万人,能读得起书的也就不到十家,所以但凡读点书就算读书人了。
第二,大周的考绩中,也包含每年给帝国输送人才。
所以说,第一关的童生好过。
而第二关的县试也相对容易,五经策论的题目三五年不换,只要买一份合格试卷,研究透彻后,再换成自己的话就行。
第三关的郡试就不一样了,这一关不但要考“时政利弊”,还要考基础“六艺”。
当然也会从六艺中挑选一些特长生。
也就是说,郡试这一关,只要有点儿特长,也能通过。
房梁上的蜘蛛逐渐在眼中放大,何锋在记忆中搜索着可用的知识。
诗的话,估计够呛!
上一世就没读过多少诗,而且大周的诗歌,主流的都是什么兮啦!什么呜呼啦!
“这个咱可来不了!至于五言诗和七言诗,倒是记得几首,也不知能不能行?”
书法就更不用说了,简体字都写不好,更别说小楷了,上次种道把毛笔都捏折了。
礼,倒是懂点儿!
不过他心里其实比较抵触虚伪,所以这个也可以忽略。
易,就是算卦。
本着不迷信的原则,这个也忽略。
至于数?
“鸡兔同笼算着都费劲,九章算术啥的,估计也够呛!”
朦胧中,何锋缓缓闭上了眼睛。
在思绪纷飞中,沉沉睡去。
梦中再次来到内景,胸口的石头吊坠泛着月白色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