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养士 袁氏藏书楼(2 / 2)

最令袁氏引以为傲的是袁充的二兄,自年少时便有神童之名,过目成诵,后来又学贯儒道释三家,引一时风骚,辩难清谈,无人能敌,是为当时名士第一。这位名士不仅性格放荡不羁,还有育人之心,不看门第只要有才,便会收入门下,让袁氏当时成为寒门子弟追捧的对象,袁氏藏书楼每日来往的士子更是络绎不绝。

时至今日也有不少寒门权臣出自袁氏门下。

袁休身死后,只有当时远在异地的袁充和两个女儿捡回一条命,袁氏旁支还为家产和袁充争斗不休。

袁充关闭藏书楼,关的不只是这扇门,更是袁充自己的心。

“阿翁可有意重开藏书楼?”沈舒问道。

袁充摇摇头:“不会。”

沈舒问道:“是因为当时无人为太外翁求情吗?”

世态炎凉?她觉得以袁充的眼界不至于为此事所困。

“不是。”袁充道,“当时你太外翁、大世翁②和二世翁门下不少门客弟子都为袁氏出面,不然我的命如何保全的?”

沈舒明白了,这种狗血剧情并不适用于袁氏。士族根深叶茂,袁氏联姻王谢大族,怎么可能没人为袁休求情?

所以袁充的心结到底是什么?

“阿贞,袁氏当年气盛,还是今日权盛?”袁充对沈舒问道。

沈舒想了想答道:“昔年太外翁为中书监③,今日阿翁为尚书令;昔年大世翁为一州刺史,今日从母为皇后;昔年二世翁为名士之首,今日阿翁也编书撰文为当朝大家。”

“论权势,今日之袁氏并不逊于昔日之袁氏。”沈舒道,“唯……”

“唯子嗣不足。子嗣不足,后继无人,便在这朝中孤木难支。”袁充毫不客气地道,“我和你从母今日尊位,就好比那镜花水月,看似极盛极美,却都是虚无,半点落不到实处,而当年你太外翁他们才是真正的手握实权。”

“衰败就是衰败,再怎么扭转都是无用。”袁充长叹一口气幽幽道,“如今的袁氏就如矗立在那里的藏书楼,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内里虚空。”

沈舒懂了,袁充不愿意重开藏书楼,其实就是不愿向外人展示已经满目疮痍的袁氏。

袁氏和袁充一样,他们都是垂垂老矣的老者。

袁充想要用朝堂权势,尚书之尊,皇后之位,甚至连寒门女婿的力都要借用,以此保全袁氏的尊荣,就是不愿意承认袁氏已经老去。

而开了藏书楼,就相当于向世人展示袁氏的落败和虚空的内里。

骄傲如袁充,自然不愿意。

这才是袁充的心结。

说到这袁充又是自嘲一笑:“我就是再开藏书楼,又给谁看呢?我只有你一个孙辈,又无子侄,除了门客也很久不收弟子了,这藏书楼又开给谁?家中婢仆吗?”至于袁氏旁支,早已不算是他的子侄,他们不会来藏书楼,袁充也不会让他们踏入此地。

“难道阿翁打算让这宝物蒙尘吗?”沈舒却问道。

袁充听到这话,原本自嘲悲伤的眼中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仿佛刚才的伤心从未出现。

“你这是打起了我藏书楼的主意?”袁充双眸如利剑,仿佛能看清沈舒的所有小心思。

沈舒被说中心思倒也不尴尬,笑道:“珍宝就在眼前,我又不是圣人,还没到抱朴寡欲的境地。”

见孙女说得这么直白,袁充反倒是不气了,但也不说话,态度意味不明。

沈舒知道袁充没有立即反对就代表有戏,再接再厉道:“阿翁,我现在只求几本蒙学之书,之后您愿不愿意给我用藏书楼,只看我之后的表现就是。”

就是六经④市面上也不是没有,她搜罗一下很容易找到。

袁氏藏书楼真正珍贵的那些,最起码要在几年之后她才能用到,她相信这段时间她定能让袁充改变主意。

“随你。”袁充态度模棱两可,但只要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给了机会。

沈舒自然高兴,连忙道:“多谢阿翁!”

说完此事后,袁充又道:“除了养士之外,我还有一事要提醒你。”

“阿翁请讲。”沈舒道。

袁充道:“我虽不相信那徐景真能冶炼出鍮石来,但你也要小心防范,若你真用鍮石铸币,徐景和所有会冶炼鍮石之人都要集中看顾,别院也要用重兵把守。”

经过袁充这一提醒,沈舒才想起来鍮石在这个时代应该属于高科技产品,所以她还得做好保密工作。

“阿翁,我懂了。”沈舒道,“其余人都好说,只是徐翁此人……”

说起徐景她皱了皱眉,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对方。

怎么说呢,她其实真的不太明白这个时代的炼丹师脑子都在想什么,因为这些人看着也不像是狂热的科学爱好者,难道这些人真想炼炼长生不老药?

她能感觉到徐景对炼丹的兴趣比炼铜大多了。

如果是这么虚无缥缈的愿望,她觉得自己怕是无法满足对方,她又没有长生不老药的丹方。

一旁的袁充一下子就听出了孙女的意思,哈哈一笑:“阿贞,你还是幼童,虽然聪慧,却不通人情!”能问出这话就说明这还是个孩子!

沈舒:她觉得这是在骂她!谢谢!

她前世都二十好几了,成年不知多少年了!

所以这就是说她的情商只有孩童水平?

现在她不止文化水平要被古人吊打,连情商也要被公开处刑吗?

见孙女低头,袁充也不继续打趣,为沈舒解惑道:“阿贞,你知魏晋以来皆爱清谈吗?”

“因谈玄能成名士?”沈舒想了想问道,自魏晋以来对名士十分追捧。

这些日子袁充已经教过她王谢袁萧这四大侨姓士族的历史,其中这四大家族跻身高门都在由儒入玄之后,可以说由儒入玄是从普通士族变成高门的必经之路。

由儒入玄,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有名士名头。

袁充摆摆手:“非也,名士之说那都是之后了。清谈源于清议,汉末党锢之争让参与清议之士多遭祸患。为避祸,当时有人选择只清谈不清议,清谈不会有过,自然就免于祸乱。”

“魏初立,汉臣多矣,这些汉臣虽归于魏但却心系旧国,是故被征召的旧官多醉心老庄之学,以明其志,几任魏帝也愿以心腹掌权,忌惮旧臣,故魏帝对老庄清谈甚至多为鼓励,乐见其成。”

“受魏影响,清谈之风逐渐盛行。晋始,清谈便成为了追捧的学说,士族子弟也发现由儒入玄是提升声名、品第和郡望的最快办法。”

“南渡之后,因人心涣散,特别是几次北伐失利,世人深绝北归无望,为疗伤内心,更爱谈玄。”袁充又道。

沈舒总结一下,简单来说就是谈玄一开始是避祸,后来是避祸的借口,再后来成了精神拐杖。

“魏晋清谈和陛下佞佛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沈舒感叹道。

“啪啪啪!”袁充直接抚掌而赞,他没想到自己说到这,沈舒就能想到今朝政事。

袁充赞同道:“陛下佞佛,就是在为士庶寻求精神之超脱。比起老庄之玄奥,佛学难易皆有,士庶通用。”

雍帝佞佛的原因其实他们这些宰相都看得清,只不过看得清是一回事,赞不赞同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到这,沈舒还是不懂:“可是这同徐翁有何关系?”

“徐景炼丹就如那些喜清谈的名士一般。”袁充说到这又笑了,“你信不信,若非陛下改信佛,他怕是要当名士。”

所以还是为求名求权?

沈舒皱眉:“他真不执着于长生不老药?”

“他师祖葛洪避世炼丹,是因为适逢八王之乱,再加上曾在数州之地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觉得家国无望,才选择避世求清净。”袁充道。

所以避世的人大部分是因为太消极,看不到希望?于是转而求清净老庄之道,求长生不老这种自我的超脱?

这和后世那些“厌倦了生活和工作的苟且,要去追寻诗和远方”似乎是一个道理!

“徐景这人出身庶民。”庶民和庶族不同,庶族是指寒门,寒门不是真的寒,而是下等士族,能成为寒门的家族都是当地豪强,而庶民就是真正的平民。

“他自认才学不凡,但几次求官不是被拒就是只得了一个三品蕴位中最下等的,他自然不愿出仕,最后就决定继续当道士,誓要炼出长生丹!”袁充道。

又是一个因为不得志而选择避世的!

沈舒点点头:“阿翁我明白了,我会对徐翁以礼相待,给他一个流外七品的官位。”

“只要他在你那里得志,自然就愿意为你所用。”袁充笑着道,对付徐景这种人,其实很好拿捏。

晚间,沈舒坐在案几旁,仔细梳理她接下来要做的事。

炼铜?正在起步阶段

造纸?不,南雍有纸,只是和后世的宣纸不一样。

印刷术?雕版印刷的技术含量低一些,她应该可以搞,活字印刷她只知道要一个字一块印泥,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还有盐、铁、茶,她一样没搞!

沈舒轻叹一口气,话说制盐是怎么制来着?她记得是海水晒盐?但她直觉告诉她这事肯定没这么简单。

她搞一个黄铜都这么难,感觉这些她没个几年都折腾不出来。

作为一个没有金手指、还是一无所知的社畜,沈舒觉得自己前路漫漫。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