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王伯安二进会试场 新诗社首结龙泉山(1 / 2)

阳明先生 陈亮城 5897 字 2023-05-18

弘治九年,晚春。

王守仁经过了上一次的失利,在家苦读了三年,再一次报考了科举。而这一次,王守仁自认为做足了准备。

可是,当他看到考官名字的时候,他却彻底地绝望了。

那考试单子上赫然写着:“邹腾”。

王华看了单子也吓了一跳,道:“前科考官乃是李西涯,守仁方得器重,不想此次竟是邹侍讲,定无望矣。”

虽然就在年初,王华刚刚被调去担任了皇上的日讲官,经常能与皇帝见得上面,但是他还是十分担心在自己做不了主的领域,儿子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王守仁心里虽也担心,却安慰父亲道:“大明会试乃国之大事,若因公徇私,有违公平,岂不让天下学子寒心?谅他邹侍讲也定不敢胡来。”

王华摇摇头道:“唉,守仁,你未入仕途,当真是不知这官场险恶。”

果然不出王华之所料,与此同时,刘哲正在邹腾府上做客。

“邹兄还记得否?”刘哲道,“前科发榜后,你我二人去往王德辉家拜访之事?”

邹腾想了一下道:“是了,记得。”

刘哲道:“当日我二人本是好心,看他王家小子榜上无名,特去安慰,可他王德辉和李西涯还联合给我等难堪。”

邹腾回忆道:“正是,想那李西涯还叫那小子作状元赋,故意羞煞你我。”

刘哲道:“今科我是不愿给这王守仁及第,兄弟你意下如何?”

邹腾回答道:“我也有此意。此番会试主考官两人、同考官九人,其中主考官赵羿便是和我同科会试同学,原本官职同我一样只在翰林院侍讲。可今岁刚升了官位,如今乃是翰林院侍讲学士,被定为本科的主考官之一。而同考官九人中,有四人已是我老相识了,必定无虞。”

刘哲笑道:“如此甚好,且看那王家小子如何能耐?”

邹腾也笑了起来,两个人又吩咐下人们准备了些酒菜,只等着会试开始后上演一出好戏呢。

曾经和王守仁一起游过军营、格过竹子的好友钱友同这一年也报考了科举。他的父亲钱增字留平,原先是王华在翰林院的同僚,后来去了户部担任主事。钱增其人虽志愿两袖清风,不喜与人同流合污,可奈何世道如此,有时也得行点偏门才能办事。这次儿子科举,钱增知道自己儿子才学并不居人后,但是还是给贡院和考官们送去了银子,只求钱友同高中。父子同朝为官,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王守仁与钱友同相约了去考场,路上说说笑笑,可是到了贡院大门,钱友同开始紧张了。

“伯安,”他叹气道,“往年考试都未参加,虽曾见考场门庭若市,却未曾想今日还是心忧不已啊。”

王守仁倒不紧张,笑道:“此番科举乃愚弟再科,西涯先生道我前次文不对题,此次不知何题。钱兄倒心忧起来!”

钱友同道:“贤弟不知,我虽作文尚可,但未见得就保得中第。而贤弟前次未中,此番必中。”

王守仁苦笑了一下,想起邹腾,摇了摇头道:“亦未见得。”

这时,龙门大开。考生们开始排队验身报名。王守仁和钱友同便互相预祝一下,准备进考场去了。

邹腾在考前便和相识的同考官们商量了,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只是,他在和赵羿说的时候碰了钉子。原来那赵羿曾受李东阳提拔,不想得罪王家,便总是推脱说不行。可是,当邹腾拿出了银票,赵羿眼睛一亮,便答应了。

于是考试这九天,“王守仁”这个名字被格外关注。甚至收卷的官员都看好是王守仁的考卷便单独放置。

按理说,明代科举制度相当严格,所有答卷都必须密封、誊写并经过所有考官共同阅卷才能正式排名,没有人会有机会从中徇私作弊。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考官们想一起联合舞弊,便是很难查验的了。除非像洪武年间,所有中榜考生全是南方士子,竟无一个北方人,朱元璋感觉蹊跷,便令人重新阅卷,结果发现判卷真实,并无异常。只是北方连年征战,读书人水准低下而已。要不然,正常情况下,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于是,发榜那日,钱友同约王守仁一起去看榜。王守仁知道自己高中无望,便借口不去。可也拗不过钱友同再三相求,便只好一同前往。

看了榜,钱友同名列三甲二十三名。他十分高兴,脸上都笑开了花。之后两人一起找王守仁的名字,但是果不出所料,王守仁再次落榜了。钱友同脸上的笑容显得有点尴尬。

王守仁苦笑了一下,叹了一口气。

钱友同劝道:“无妨,伯安弟才学天下无双,今科不中,来科定中。”

二人身边传来一声叹息,回头看去,见是一名考生正在看榜。原来他也没有考中,便愁眉苦脸起来,道:“三年科举,一朝未中,真羞耻也!”

王守仁问道:“兄未及第?”

那人道:“半生苦读,却次次落榜,我实以此为耻!”

王守仁听了这话,笑了。他拍拍那人的肩膀,道:“兄以不及第为耻,我以不及第而动心为耻。”说罢,带着钱友同走去。

那人一脸惊愕地看着王守仁笑着从他身边走过,心中感觉更加郁闷,不觉落下泪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