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泪——食物配给制度(2 / 2)

但到了九月下旬,城内所有人员的食物配给减少到了三分之一。

至175年1月中上旬,饥饿,使整座城市濒临崩溃,面包配额连续下调了五次,生产武器弹药的工人们,以及xc区前线的乌萨斯官兵,每人一天只能领到25克面包,其他的人,只有125克。

放到现在来讲,25克面包,甚至还够不着一个现代人垫垫肚子的食物份量。

残酷的事实证明,这些标准不切实际,必须逐步下降,以配合日趋减少的食物供应。

物资的匮乏同样导致了面包质量的越变越差,烘制面包的食品加工厂充分“发挥想象”,将各种各样能够被当做食材使用的材料添加到救济面包之中,其中包括瓜子、花生、杏仁等并不充饥的坚果;巴达耶夫粮仓库存里被烧焦了的黑色面粉;干枯失水的木屑,对人体无害或者微毒的石灰;以及印钞局印刷完钞票以后,剩余的可食用纤维。

这一危机在西圣骏斯克持续了将近两个季度,175年1月初,西圣骏斯克的医院里开始出现因饥饿而虚脱、浮肿的病人,据统计,截止1月底,西圣骏斯克城内已有两万人因饥饿和严寒而死亡,且饿死的人数还在不断上升。

175年至176年冬,乌萨斯境内的大部分领土又遭遇了三十年一遇的严寒气候,西圣骏斯克城内的温度在1月上旬便已经降至零下,异常寒冷的严冬提前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将人们体内本不充裕的热量渐渐带走,这也是难民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供应日趋减少,而莱塔尼亚人对补给点、居民区以及涅瓦湖航线的轰炸愈发强烈,城内难民遭受到了泰拉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人间惨剧: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难以为继,直至变得不复可能。

燃料补给耗尽,电力供应中断,市内交通停运,水源供给中止,所有商业活动悉数停休……

人们躲在废墟之中,等待着面包,等待着糖;可渡轮却因为炸弹一艘艘倾覆,食品也沉入湖底。无论是图书馆的书籍还是小学生的作业,无论是家居座椅还是人的尸体,能烧的,能取暖的,被扫荡一空。孩子们见到自己的父母倒下,而嘴里则嚼着乏味而富有杂质的黑面包…那是他们父母的口粮。

作为围城的亲历者,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75年年底至176年年初的四五个月,是西圣骏斯克城有史以来最为可怕和恐怖的时节。敌人的火炮将原本繁华落尽的城市轰杀得满目疮痍,建筑物在不停的燃烧和倒塌,许多人由此死于非命。而伴随饥饿和严寒产生的水肿病以及营养不良的现象,使得死亡人数灾难性地节节攀升。十月上旬,你或许还感受不到这种悄无声息的死亡,可等到十月末,寒潮再度席卷全城时,疾病、饥馑,乃至于任何人都不想目睹的死亡,将肆无忌惮地横行于摇摇欲坠的西圣骏斯克城内。

不过,即便如此,乌萨斯人也并没有放弃过拯救这座明珠之城的任何希望。

疏散城市难民以及运输补给的行动从未停止,在整个国家内,所有符合标准的驳船都被军方紧急征用,参与到了补给运输以及难民输送的行动中,在这些运输队伍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驳船司机是自愿参与到行动中来的,他们要冒着被敌人炮火击中身亡的危险,穿越涅瓦湖的大部分湖区。

正是这些驳船司机的舍生忘死与无惧无畏,整个西圣骏斯克才没有沦落到彻底毁灭的深渊。

即使撤出西圣骏斯克的船票一票难求,但在175年冬,在湖面完全结冰的隆冬季节来临以前,共有五万余人通过这条航线成功撤离。

——原龙门近卫局局长秘书安歧夏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