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年8月初,卡西米亚骑兵部队突然绕过喀尔巴阡山脉,穿过天灾及荒漠无人区,攻破了乌萨斯军队的防线,并继续向乌萨斯军队补给中继点——洛赫维察城行进,企图从后部切断喀尔巴阡守军与外部的联系。
乌萨斯内务部队也注意到了卡西米亚骑兵的突然转向,并将这一情报报告给了以乌萨斯皇帝费奥多尔为首的乌萨斯军队总指挥部。
这似乎正是命令西南方面军向后撤退,或是派出战略预备队驰援洛赫维察城的良好时机,然而,联军切断的不仅仅只有西南方面军的补给线,连接总指挥部和西南方面军之间的通讯线路也被奇袭的卡西米亚骑兵全部切断,因而,“撤退”的命令并没有被及时传达给喀尔巴阡守军。
174年8月2日,卡莱联军的部队在洛赫维察城城郊附近汇合,乌萨斯军队的战略预备队,没能打通西南方面军的补给线。而此时,西南方面军已来不及撤退,在喀尔巴阡山脉附近部署的所有乌萨斯军队,均已被联军包围。
174年8月23日,卡莱联军开始收缩包围圈。
174年9月初,已经断粮断水超过了半个月的西南方面军,决定分散突围。
喀尔巴阡围歼战创下了一个纪录:它是泰拉世界所有战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困。
据统计,共有632名乌萨斯士兵被围困在那里,而最终,只有约15-2人成功突围。
喀尔巴阡包围圈里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174年1月初,在方面军司令向卡莱联军宣布投降时,被俘虏的乌萨斯士兵数量是这场灾难的标志性代表——只有约4余人幸存被俘。
整个9至1月,前线战火纷飞,在战役最为残酷的阶段,双方士兵的鲜血甚至染红了喀尔巴阡山的每一寸土地,曾经郁郁葱葱的山地,再也找不出一棵存活的树木,而在乌萨斯守军内部,则有着一个被临时清空出来,用以停放尸体的巨大空地,空地上的尸堆渗出的血液,先是积攒出了一个小型“血湖”,随着尸体数量的不断增多,血泊演变成了血河,最后,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乌萨斯守军不得不将阵亡士兵的尸体抛向联军炮火的覆盖地区,也就是所谓的“炮葬”。因而,喀尔巴阡战役有了一个更为人们所熟悉的别名:血峰战役。
血峰战役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乌萨斯第1、2集团军全军覆没,集团军的高级军官阵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3、6集团军则在突围士兵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了编制,这也为第3、第6集团军在“乌萨斯大叛乱”中的销声匿迹埋下了伏笔。
但就当时的情形而言,血峰战役的胜利则使得卡莱联军向乌萨斯首都圣骏堡行进的道路畅通无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联军持续向乌萨斯内陆突进,进展神速,并没有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这种雷霆突进的态势直到175年5月,联军到达圣骏堡门户:西圣骏斯克城下时,才得以被守军的顽强抵抗所遏制。
而从175年7月开始,随着西圣骏斯克城郊一声又一声振聋发聩的炮响,卡莱联军对于西圣骏斯克城长达875天的围困,开始了。
——原龙门近卫局局长秘书安歧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