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包康立誓(2 / 2)

尚在沭阳的邓元觉很快便得到了这一情报。

眼下西军来势汹汹,又有骑军助阵,邓元觉不敢贸然出城,只能坐等官军来袭。

这几日,太平军夺取沭阳城之后以工代赈,用大量民夫修缮城墙工事、筹备军械物资,又筹备了伤药,若是情况紧急,便让青壮协助守城。

为了提振民心,邓元觉使人抓了几名西军,当众将他们的罪行公之于众。

当听到西军过境之处,肆意妄为、强抢钱粮米粟的行径之后,城内百姓当即生出同仇敌忾之情。

这样的官军尚且不如贼人!

如果真让西军入了城,只怕沭阳就要罹难了!

一时之间,百姓们群情激奋,誓要亲手保卫家乡,保卫自己的家人钱粮!

就在沭阳城上下一心,誓死一战的时候,张叔夜的兵马终于来了。

这一次,为了壮大声势,张叔夜强征了三千漕丁,试图用他们来消耗守军。

谁曾想,重压之下,漕丁遁逃了大半,剩下的千余人马也对官军心生异议。

这种情况下,张叔夜狠下心,强行将其驱上战场。

漕丁虽然不愿,可在死亡的威胁下还是逐渐靠近了沭阳城池。

邓元觉可不会考虑太多,这时候,谁出现在对面,谁就是敌人!

别说是漕丁了,就算是梁山军,邓元觉也会当机立断,痛下杀手!

一番鏖战过后,谁也奈何不得谁。

西军在攻城战上无法发挥优势,只能看着涟水军与海州军强攻沭阳。

真正的攻城战多半是枯燥的,一旦攻守双方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事几乎很是困难。

太平军坚守沭阳,补给倒是不缺,可官军的补给就有些困难了,由于太平军坚壁清野的缘故,张叔夜无法就近获得补给,只能从涟水运粮北上。

泗淮水系河道纵横,涟水军避无可避,接连遭到梁山军的水路袭击。

粮秣辎重损失不知凡几,后来,唐力在麾下的建议下征发民壮于河道之内打上木桩,试图阻止梁山军。

可劳民伤财之下,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倒是逼得不少人暗中投靠了太平军。

于是,一方倾巢而出,一方借力打力,战局一时之间僵持起来。

涟水以南数百里,扬州城的战事同样陷入了僵局。

童贯、刘延庆无法迅速破城,而方腊的太平军也缺乏足够的力量袭击西军,于是,鏖战多日的扬州难得空闲下来。

不过,今日扬州城内却来了一名风尘仆仆之人。

官军虽然封锁了四门,在水道上钉满了木桩,可却拦不住小股人马的潜入。

“包康见过方公!”

没错,潜入扬州的不是别人,正是奉命联络各地义军,为太平军招兵买马的包康!

久别重逢,方腊很是感慨,“江南诸路传檄而定,这可都是你的功劳!”

“方公说笑了,若非太平军连战连胜,夺江宁、取扬州,声势浩大,各地百姓又怎么敢群起响应?”

“北有邓元觉,西有司行方,南有包康!若没有你们三人,太平军绝无今日之声势!”

此时,太平军气势如虹,在江南各地占据了大量地盘,风头一时无二。

包康又谦辞了一番,嘴里道:“方公,此番北上我有要事禀报。”

“喔?何事?”

“洪载借我军威,聚拢了数万兵马,如今呼啸一方,很是跋扈,我怕他勾结官军,图谋不轨!”

“洪载我倒是听说过,此人武力超群,却喜冲锋陷阵,对待麾下更是疏于管教,武德司多次报我,此人败坏我太平军名头,军纪涣散,不得不除!”

包康心头一松,“洪载虽然鲁莽,却有一批心腹,想要万军之中取其首级,只怕有些困难。”

“无妨,武德司已经收买了洪载爱妾,只要时机一到便可一击杀之!”

虽然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有些过于冒险,不过包康也有亡羊补牢之计,“方公,若是事有不成,只怕洪载会恼羞成怒,公然作乱,不如让郑魔君、方七佛领军南下,伺机以待?”

如今郑魔君、方七佛在衢州风生水起,坐拥两万大军的他们确实可以预防洪载作乱。

“善,就依你之言!”

“方公,洪载一除,江南诸路必可一战而下,请方公委任一名亲近之人总领诸事,否则,恐有尾大不掉之嫌!”

包康的意思很明白,江南各地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而方腊分身乏术,在无法面面俱到的情况下,必须委任心腹,如此一来才能杜绝洪载之事再次发生。

方腊却对包康十分信任,“包康啊包康,你就是某的亲近之人!江南诸路交给你,某放心!”

短短的几句话却重如千钧。

包康怎么也没想到方腊竟然对他如此信任。

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包康当即跪倒在地,指天发誓:“方公以诚心待我,我必还以诚心,日后我包康若是萌生异心,日月在上,便让某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方腊急忙搀起包康,“何须如此,何须如此!”

包康依旧神情激动,“方公,如今太平军大势已成,进可北上海州,威逼朝廷腹地,退可弃守扬州,与朝廷划江而治,形势可为大好!不知方公何时更进一步?”

这是想要劝进的意思。

一直以来,方腊自号太平将军,并未开元建国,队伍小的时候,将军的称号堪堪够用。

可现在太平军膨胀了近百倍,地盘更是增加几十倍,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沿袭将军的称号,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

方腊对此早有考虑,“眼下童贯在城外虎视眈眈,而朝廷绝不会对我们坐视不理,一旦后续官军来援,扬州又是一场恶战,此时此刻,实在不宜多生事端,一切待战事结束之后再说吧!”

包康当然明白眼下不是劝进的最佳时机,他只是借此机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包康虽是官宦名门之后,却愿旗帜鲜明地支持方腊!

这是何等的魄力!

“方公深谋远虑,在下佩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