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 王敦之乱(1 / 1)

随着王导推广九品中正制在江东地区的扎根,以及越来越多中原士族,特别是曾经追随司马越的士族高门流亡到江东,在司马睿的班子里,中原士族的比例稳步提升,江东豪族的进步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公元312年,江东豪族领袖顾荣去世,江东豪族们陷入分裂,各自为战。公元313年,平定过三次叛乱,拥有众多部曲的周玘密谋叛乱被司马睿察觉,郁郁而终,他的后代也多为守家之辈。自此以后,江东豪族在王导的平衡下,全部归附司马睿。

同在这一年,祖逖被任命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成为司马睿北伐“主力”。这位无兵无粮空有一张任命状的“主力”凭一己之力,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开辟出一大片根据地,甚至逐渐向淮河以北挺入。江北淮南这一地区之后逐渐成为中原流民的安置区、聚集地,“北府兵”也由此而起。

东晋复刻西晋,在制度上没有任何创新,内乱也是必然的。司马睿成为皇帝后,不再想与琅琊王氏共享权利,似乎又要走到宗室、士族乱斗的西晋老路之上。然而司马睿的水平也不见得比司马衷高到哪里。

在朝廷中,司马睿启用寒门出身的刘隗、刁协,疏远王导。东晋与西晋完全一样,是士族联合体,王导又是这联合体的领袖,拥有在中原士族与江东豪族平衡的超强能力。司马睿不用王导,便是放弃广大士族的支持,激化中原士族高门与寒门之间、中原士族与江东豪族之间的矛盾。

在朝廷外,司马睿想拥有兵权对付王敦。江东豪族戴渊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都督兖豫幽冀雍并六州军事;刘隗被任命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各率万人,分驻合肥、淮阴。这两位如果放在西晋初年,妥妥的大区域诸侯,可惜在东晋,这八个州均被石勒占领,这样的任命也就是自己图个乐。司马睿忘记了三位真正能打能依靠的人,一是在南边的陶侃,还有西边的周访以及北面的祖逖,正是这三人的存在,王敦面对司马睿针对自己的人事任命只能忍气吞声。公元32年,驻守襄阳的梁州刺史周访去世,第二年豫州刺史祖逖忧郁而终,王敦觉得属于他的机会已经来临。公元322年,王敦以清君侧、替皇帝诛杀刘隗、刁协等人为名自武昌起兵,史称“王敦之乱”。

公元322年正月,王敦举兵向建康前进。司马睿对王敦的行为十分愤怒,于是决意与他决战,要亲率六军与王敦对抗,并召命刘隗和戴渊回建康准备防卫王敦的进攻,又下令斩杀王敦就可封为五千户侯。王敦在朝中任光禄勋的亲哥哥王含见状偷偷乘船投奔王敦。

此时的形势,王敦带兵从武昌向建康进发,王敦仅有的亲哥哥王含坚定的站在王敦一方,留守武昌。江东豪族吴兴(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兴区附近沈充、钱凤等起兵响应王敦,此时的沈充已是江东豪族的领袖。江北祖约刚刚继承哥哥祖逖的部曲,同时被石勒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南边的陶侃,由于水路被王敦把持,信息交流不畅,还在广州搬砖。驻守襄阳,接替周访的甘卓,摇摆不定,又居于武昌上游,成为王敦起兵成功与否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朝廷里,由于刘隗、刁协等人寒门出身,种种行经已经严重威胁中原士族和江东豪族的利益,江东豪族以沈充为代表响应王敦,中原士族大多数人采取观望的态度,实际助攻了王敦。实际与司马睿站队的仅有刘隗、刁协以及湘州刺史、谯王司马氶。

王敦一方面派人积极争取甘卓的支持,一方面派兵攻打司马氶。司马氶系为数不多投靠司马睿的宗室,是司马睿的族叔,驻守的长沙防御体系很弱,兵众也是少的可怜。司马氶或许与陶侃有过节,面对王敦的进攻,硬是要突破封锁,派人背上向甘卓求援,反而不去向道路通畅的陶侃求援。甘卓自然不会跨过王敦的防区去支援司马氶,仅是口头上支持,让他继续固城防御。

三月,王敦率军达到建康城下。刘隗建议诛杀朝廷中包括王导在内的王氏官员,司马睿没有同意。王导带领宗族子弟二十余人每天清晨都到朝廷庭外等候定罪,等到王敦打来时,司马睿不但没给王导他们定罪,反而任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去抗击王敦,派其同族兄弟王廙去劝说王敦投降。王敦当然不会投降,他离胜利仅差一步。慌乱之中的司马睿这才想起南方的陶侃、甘卓,任命陶侃兼任江州刺史,甘卓都督荆、梁军事,共同进攻王敦后方。至于最为关键建康城防,司马睿将建康的门户石头城交给周札防守,刘隗驻守金城。

外斗无力,内斗无主,满脑都是自家产业的晋人,内斗像是一场闹剧。周札是周玘的弟弟,惦记老家会稽的家族产业,沈充已经站队王敦,自己当然要与江东豪族同在。于是周札打开石头城门,迎接王敦进驻。司马睿最后下令刘隗、刁协、戴渊反攻石头城,惨败收局。太子司马绍打算进行最终一搏,被温峤制止。

建康被王敦控制,司马睿打发刘隗、刁协赶紧逃走。刘隗投奔石勒,刁协年老,朝廷中人员混的太差,没人愿意跟随他,逃跑的半路上被王敦手下斩杀,传首王敦处。

王敦驻守石头城,不搭理司马睿。司马睿承认失败,派百官去拜见王敦,王敦成为东晋实际上的国主。于是王敦想以国主的身份实际操作一番,首先当皇帝是不行的,时机不成熟,那就退一步立储吧。王敦想废掉司马绍,被温峤阻止,这位刘琨的幕僚,系太原温氏,士族高门说话还是有分量的。替东晋立储也没能成功,那就杀几个不听话的吧,王敦选中了戴渊和周顗。戴渊是江东豪族中为数不多没有投靠王敦的,之前祖逖也是因他犹豫而终。周顗,爱酗酒的清谈名士,王导怀疑他在司马睿面前说自己坏话。戴渊、周顗这一南一北的代表被诛,算是给王敦在朝廷里立了些威信。遗憾的是王敦没有子嗣,只有一个亲哥哥,在安排同族去担任一些要职之后,王敦返回武昌。在此之前,甘卓本想进兵武昌,带兵驻扎在猪口(今湖北仙桃市附近,但在王敦派人劝说并看到代表皇帝卸甲退兵命令的驺虞幡之后,没主意的甘卓撤退返回襄阳。

王敦回到武昌后,长沙的司马氶终于坚守不住,司马氶被押送至武昌,王敦派人半路将其斩杀。甘卓回襄阳不久后,被王敦派人刺杀,周访长子周抚接替甘卓。南方的陶侃或许是因为路途遥远,还没到达江州赴任便被王敦打发回广州。沈充、钱凤在吴兴起兵成功,成为王敦亲信。年底司马睿忧愤而终,司马绍继位。对于王敦来说,只剩下接受禅让成为皇帝这一个步骤了。

建康的司马绍与一众士族,觉得王敦折腾一下就算了,对大家共同利益有威胁的刘隗、刁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王敦依旧没有停下折腾的脚步,谁也不知道没有一男半女的王敦折腾半天最后的目的是什么,即便是当了皇帝,那他又是为谁而当。二十出头的司马绍算是司马家后代里少有的能认清形势的君主,他认为内政必须依靠王导,外援必须依靠郗鉴。王导也觉得王敦你差不多就可以了,折腾半天图什么,如果王家当皇帝,其他士族也可以取而代之,所以必须拥护司马家,王家才能稳居士族之首。此时族弟王彬、王舒父子已然站队王导,而王敦觉得都是自家人,任命王彬为江州刺史、王舒为荆州刺史,这对王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岗位。王敦自己移驻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亲哥哥王含被被任命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军务,这个最为重要的岗位,司马绍本来是要给郗鉴的,王敦硬生生抢了过来。江东豪族周札,因为打开石头城门投降王敦有功,一族中有五人封侯,这就对王敦帐中的沈充、钱凤有了威胁。王敦随便找了个理由便把周家灭门,这个因为周玘,对东晋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家族自此陨落。

没有子嗣的王敦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公元324年五月,王敦开始托付后事。被王敦拉入账内的温峤,在取得王敦信任后以出任丹阳尹(今江苏省镇江丹阳市附近为由逃回建康。司马绍开始筹划征讨王敦,可惜手中最缺的是兵。郗鉴向司马绍推荐兖州刺史刘遐与临淮(今江苏省宿迁泗洪县临淮镇附近太守苏峻。郗鉴出身高门,高平郗氏(今山东省济宁金乡县,而苏峻、刘遐均系坞堡主出身,但他们都是郗鉴担任兖州刺史、都督兖州诸军事期间与石勒等人抗争的主力。郗鉴的兖州刺史为司马睿任命,同时还有刘琨、荀藩任命的兖州刺史,在石勒的进攻之下,只有郗鉴最后存活了下来。刘遐还得到西晋朝廷任命的冀州刺史邵续的赏识,成为其女婿。

朝廷里,由于温峤的通风报信,王导率领家族成员为王敦先举办丧事,宣判王敦的死亡,一方面稳定人心,另一方面派人去王敦处,宣传朝廷的优待投降人事的政策。王敦很生气,但是身体不允许他亲自带兵前去,只好派王含向建康进军,这次的理由是杀温峤。姑孰到建康转眼即到,王含包围建康,然而这次朝廷内外没人站队王敦,温峤烧毁桥梁,坚守京城,等待淮南援军的到来。七月初三,司马绍命令段秀等人率领一千精兵渡过秦淮河突袭王含军,王含大败。王敦在得知王含兵败的消息后,不久便病亡。段秀系段氏鲜卑首领段匹磾之弟,或许这些部众是战力爆表的自家部曲,这是东晋首次运用快速渡河突击的办法取胜。

虽然此时王含兵败又失去后方支援,但阵中有追随王敦的周抚,吴兴方面还有沈充带兵一万余人前来与王含汇合,王含调整好包围部队,准备与健康进行决战。七月十七日,刘遐、苏峻的淮南军到达建康,二十五日沈充、钱凤渡过秦淮河,进攻建康城。如果司马绍仅凭建康城中各家的部曲作战,失败是必然的,然而北府兵的前身淮南军的加入,一下让朝廷军战力大增。王含军先小胜士族部曲,后被淮南军大败,王含气数将尽。周抚投奔山中蛮夷,沈充、钱凤在逃亡中被擒斩首,王含与其子投奔荆州王舒,王舒派人迎接后将其父子二人溺死。

自此,王敦叛乱被平息,王导依旧稳如泰山,辅佐朝政,继续荫护琅琊王氏。郗鉴成为司马绍心腹,或任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军事、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区附近。寒门出身,与朝廷中的士族高门牵扯较少的陶侃在此次平叛中,稳定广、交局势,回到荆州担任刺史,并被加封都督荆湘雍梁军事。北府广陵、西府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区附近共同拱卫京师建康的局面初步形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