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戎王天成(1 / 2)

义渠国 咙行天下 4839 字 2023-05-18

且说小良派去送信的人一去不复返,杳无音讯。他们携带着二十多车金银财宝,不便四处打探,唯恐暴露了行踪,趁着晋候尚未发觉只好再次隐入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中。支起帐篷以打猎为生,小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不能在这里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他要为这几千人的生计谋出路。

小良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当前他所率领的犬戎军大多是在边城一手组建的人马,随他征战多年,值得信赖。他最不放心的是犬戎军中的周人降卒。因此他做出了细致入微的封分:

犬戎军每十人看管一车财宝,设伍长一名,每十车为为一队,由百夫长管辖指挥,每位百夫长负责本队人马的粮草用度,集体筹备统一分配,管理各自营地。每队人马分配三十名周人女俘负责为本队戎人做饭、洗衣,视其战功大小,赏女俘为妻。百夫长之上再设千夫长,直接接受小良的领导,随他征战。

如此一来小良的三千人马顷刻间就化整为零,各自谋生计,有效地阻止了戎人起歹念抢夺财宝,争夺女人而发生内杠引起骚乱。小良召集众人宣布了这个重大决策。犬戎人欢呼雀跃,一致叫好!仿佛那一车车财宝一个个女俘都变成自己的了。犬戎的将士为了财宝和女人,跟着小良出生入死而奋斗终身,对于犬戎及后来的义渠国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世之举。

众多戎人军队聚集在一起狩猎,日了久了食物匮乏。于是小良命各千夫长以游猎、牧马的方式寻找更合适的居住地。后来自然天成发展为三部,一部留在洛水流域;一部翻越子午岭来到了环江上游,一个叫郁郅的地方;还有一支小良亲率的周人居多者,则迁徙到了那个四水环绕的义渠故地。

小良做出这样的重大决策,有时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若是戎王归来定然不会同意他的决策,只能让各部戎人空欢喜一场。可是眼下的情形不采取果断的措施就会发生内乱。况且他还要去寻找戎王和大哥的下落,如若抽身离开,这里的局面很难掌控,更别说以后的长远发展。

一切安排妥当,小良亲率千余轻骑返回镐京,搜寻戎王和大哥的下落。此次出兵各个百夫长属下的戎人踊跃报名,积极参与,都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建功立业,获得女俘为妻,繁衍子嗣,延续自家的香火。小良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果然奏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见证,总算没有徒劳一场,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暗自欣喜。

小良率军再次进入子午谷沿着子午岭山脊之上的秦直道,向南行进不出三日到达镐京附近。行进的路上偶遇一个被周军打散的犬戎士兵,从他口中得知大哥已经战死,戎王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更可恨的是背信弃义的周平王与申候已经迁都洛邑了,要不然小良真想攻进城去,杀了他们为大哥报仇。小良仍然不死心,千方百计地寻找大哥的尸首,可是那场战役都过去快三个月了,根本就找不见。抓了附近的村民来问被告知秦军打扫战场全部埋掉了,不知所踪。小良万分悲痛,自己的同胞兄长就这样英年早逝。

小良还想尽事臣之责不遗余力地去寻找戎王的下落,根据死里逃生的士兵讲,戎王他们向东撤退,小良不畏艰险,只能向东去寻。在他们逼近镐京城时,突然出现了一队人马。小良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果然是一只规模不可小觑的军队。前面有对方的使者走来说:“周天子迁都远去,此处乃秦襄公暂且驻军,让犬戎人尽早散去,免得双方开战,生灵涂炭。”

小良告知来使:“我们此次前来并非攻城,只是来寻找戎王下落。”稍等片刻从镐京城中走出两名衣衫褴褛之人,待来人走近了仔细看竟然是犬戎人,他们跪倒在地求饶道:“我们在激战中被周军俘虏,求将军带我们走吧!”

小良说:“此行我正是为解救失散的犬戎同胞而来,但你们得如实告知我戎王的下落,好去寻找。”

那两名俘虏说:“将军,犬戎王已经在函谷关遇难,是我们亲眼所见,秦襄公只所以没有斩杀我们就是想留下活口为自己洗脱罪名。”

小良反问道:“你们所说的可是实情?”

两名俘虏说:“将军,我们所说绝无虚言,愿用项上人头担保!”他们爬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戎王在函谷关的遭遇让小良又是一阵揪心痛楚,如今的犬戎没有了戎王,群龙无首,谁来做主?北上回归的路,晋候埋伏数万兵马等着他们,他的心头为之震颤,历史在这一刻选择了他,犬戎事业的千斤重担只能落在上他的肩,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坐上了戎王的位置。

正当小良命犬戎军快速撤离之时,远处的镐京城中走出一单骑,它并未携带武器,两军阵前竟然有如此胆识之人,小良定要见识一番,下令停止撤军。只见来者黑脸上长满了络腮胡须,长髯之下一双浓眉大眼,透着杀气。身披黑色战甲,威风凛凛。虽已年过五旬,但精神矍铄。身长六尺,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胸怀扫除四海之心机,气宇轩昂,英气逼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