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锟铻山,师兄妹三人继续东行。小金每日不是站在莫雨寒肩头,便是钻到他衣袋里睡觉,身上有时会发出金光,一闪一闪的,过不多久金光就会消失,三人不明所以,有心要问小金,只是吱吱吱的,谁又能听得懂。
这一日,到了一个叫定文县的地方,将到城门时,见路旁两侧的树林里有好多难民,这些人在林中或坐或卧,个个衣衫不整,面带饥色,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姚慕兰上前一打听,原来近日,海中突发大震,引起海啸,淹了定文县沿海的地方,海边居民,十存二三,大家一无所有,都聚集到县城来讨口吃的。
这时,忽听得林边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哭喊着叫道:“妈妈,妈妈,你怎么啦?你醒醒。”
三人循声望去,见一个妇人靠在林边的一颗大树上,脸色惨白,双目紧闭,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一边哭喊着,一边摇着那妇人。
三人走了过去,姚慕兰蹲下身子,替妇人搭了搭脉,道:“没事,只是身体虚弱。”
司马玉霞问小女孩道:“小妹妹,你妈妈是不是每天都吃的很少?”小女孩抽抽噎噎的道:“妈妈每天都把粥分给我喝,自己吃得很少。”
姚慕兰从怀中掏出个小瓷瓶,倒出枚褐色药丸,用妇人身旁的半碗清水兑了,喂她喝下。
这药丸叫祛饥丸,是灵云门弟子用来补充体力的。过得片刻,那妇人睁开眼来,气色有所好转,扎挣着要起身道谢,被姚慕兰制止了。
三人问起妇人为何会饿成这样,妇人道:“受灾后,来到这儿,起先一天两碗粥,后来一天一碗,到这两天粥越来越稀了,玉儿每天嚷着肚子饿。”说到这里,妇人没再继续说下去,不过三人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临走时,莫雨寒对小女孩道:“小妹妹,哥哥今晚一定让你和这儿的人都吃顿饱饭。”
小女孩道:“哥哥不骗人?”
莫雨寒道:“不骗人。”
司马玉霞和姚慕兰心里暗想:三人身上的银子,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两,如何够这儿的几千灾民吃顿饱饭,除非去抢。但见莫雨寒说得郑重,不像是哄小孩子玩的。
姚慕兰疑惑着问道:“雨寒,你真有办法今晚让这儿的灾民吃顿饱饭?”
莫雨寒道:“没有。”
司马玉霞道:“既然没有,你骗那小女孩干嘛?”
莫雨寒道:“我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
姚慕兰道:“你是说有人有办法?”
莫雨寒道:“对。”
司马玉霞问道:“是谁有办法?”
莫雨寒道:“我不认识,走,咱们现在就去找他。”
司马玉霞和姚慕兰愕然一顾,默不作声的跟在他后面,都想看看这个师兄到底要去干啥。
进得城来,莫雨寒向人打听到定文县县衙所在,带着二人来到县衙。
此时正当午时,堂内一人也无。莫雨寒来到堂外的鸣冤鼓前,拿起鼓槌,嗵,嗵,嗵的敲了起来,敲了十来下,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员带着一众衙役从后堂跑了出来。
那官员三十四五的年纪,一张还算文秀的脸上有几分书卷气,也有几分世故。待他在案前坐定,众衙役在堂内分两边站好,才朗声问道:“何人鸣冤?”
莫雨寒和司马玉霞姚慕兰走进堂去,往堂前一站,莫雨寒道:“无人鸣冤。”
那官员见是三个背负长剑年轻貌美的男女,一个男的肩上还站着只金色小老鼠。三人气度不凡,倒像是传闻中那些高来高去的修仙人士,又问道:“既然无冤,你敲鼓干什么?”莫雨寒道:“城外灾民,食不果腹,嗷嗷待哺,大人可有放在心上?”那官员不答莫雨寒问话,却道:“既为灾民而来,三位可否后堂一叙?”莫雨寒道:“愿与大人一谈。”
那官员当即起身,领着莫雨寒他们来到后堂的一间屋里坐了。
原来这知县叫丁大仁,近日正为灾民之事大伤脑筋,定文县海边居民受灾之事早已上报,迄今上面全无消息,眼看官仓即将粮尽,也是忧心如焚,今见莫雨寒三人为灾民而来,心知三人不凡,是以邀致后堂一叙。
大家见礼毕,司马玉霞笑道:“丁大人,你爹娘真有先见之明,知道你日后要做官,所以给你取名大人,我观大人之相,不久必将飞黄腾达,官至宰辅。”
丁大仁笑道:“司马姑娘取笑了,下官的名字不是大人的人,是大仁大义的仁。”
姚慕兰问丁大仁道:“城外灾民忍饥挨饿,朝不虑夕,难道大人真能忍心坐视不理么?”
丁大仁道:“受灾之事,早已上报,奈何朝廷腐败,至今不闻不问。城外聚集的灾民少说也有三五千人,每日消耗甚大,不是我这小县城能负担得起的,再过两日,恐怕连稀粥也没得喝了,我也着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