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在鼓励高杰大将,内斗造反吗?
史阁部的这个举动——
惹得随行幕僚阎尔梅大怒,直接写了一首诗讽刺史可法:
“劝君渡河复山东,
不听;
劝之西征复河南,
又不听;
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
又不听。
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左右有言使公惧,
拔营退走扬州去。
两河义士雄心灰,
号泣攀辕公不驻。”
看到了吗?
阎尔梅将一切都说的很清楚!
南明江北政策的失败,甚至南明的灭亡,罪魁祸首,就在史阁部这里!
“两河义士雄心灰”啊!
当兵的看不到希望……
投降清廷,不就成了必须要有的选择之一了吗?
这……
太打脸了……
……
反过来再看看《青磷屑》。
按照应廷吉的记载——随后,有南下投靠朝廷的人到来,史可法却排挤人家。
即——原文“有北人来,亦不容矣。”
后来,清军果然南下,人心不稳的高杰余部,果然开始向南逃窜。
史可法仓皇不知该干什么,军略大事一塌糊涂。
此举,导致了江北大军顿时哗变。
甘肃镇李栖凤、监军道高岐凤帅欲投降清军,史可法听之任之……
即——原文“李、高见公志不可夺,遂于二鼓拔营而出,并带食饷用将胡尚友、韩尚谅诸兵北去。
自此备御单弱,饷不可继,城不可守矣。”
看看,看看!
应廷吉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江北大局的崩盘,罪魁祸首,就在史可法身上。
一个当事人的记载有偏颇……
难道两个当事人的记载,都有偏颇吗?
……
史可法为啥青史留名的?
因为史可法死后——江南士绅,将史阁部推出来了!
弘光朝正值灭国危机,也需要树立一个典型人物。
于是, 借机给史可法上了一个“忠靖”的谥号。
这个谥号,是上谥。
但是,这操作,说的难听点么——不过是高台教化的举动罢了!
因为南明需要,所以,树立了史可法!
就是这么简单。
《逸周书·谥法解》: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解》就说的很清楚,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
一生名声好,就取一个好点的谥号,办了恶事,就给一个差点的谥号。
你的行为,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你的谥号,就是别人根据你的行为,给你的!
说到底,还是我解释“编户齐名”时的那句话。
君臣相辅罢了。
臣子效劳国家,国家就给你地位。
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通常情况下,谥号都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这指的是通常情况下。
这世上,总是有些不要脸的人,不是么!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
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
忠靖——
这就是个美谥里面,中庸的谥号。
嗯,稍微偏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