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么……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
比如,“我圣清”那群祸国殃民的玩意,将谥号直接给弄到了二十多个字!
比如努尔哈赤,就多达25个字,全用美谥堆积……
堪称奇葩!
至于光绪这个连权力都没有的货,更是多达28个字!
全特么是用上谥字眼堆积起来的。
这就是奇葩中的战斗机!
所以,谥号这玩意,看看就得了。
用这玩意盖棺定论,就是在搞笑。
宋朝出了个真宗,从此无人敢封禅!
被恶心的了!
出了个“我圣清”的奇葩,从此谥号,再也不是对一个人的一生总结了。
一样是被恶心到了!
史可法的这个“忠靖”,虽然是上谥,却也不过是“人死过消”……
归根究底,不过是南明朝廷的需要。
史可法被当做典型,拿来高台教化罢了。
明代有个东西,也叫忠靖。
忠靖冠——就是明代官员头上戴着的“梁冠”。
嘉靖定下的规矩。
换句话说,忠靖——不过是嘉靖希望文臣该有的操守罢了!
史可法的忠靖,亦是如此。
抛开南明的政治需求,实际上“忠靖”并非多么了不得。
宋朝之后的朝代,文官做到了一定程度,死后都是上谥。
没错!
都是上谥!
“忠靖”……
这个谥号是美谥,却并不算太高贵。
认真算起来,就是个平庸阶层,略微向上一点的谥号罢了!
南明认可史可法的,是他——忠于王事,立志靖难平定而已。
不管他怎么死的,终究是为了国事而死。
所以,恰逢政治需要,就给了他上谥。
说白了,也就是将史可法抬高一点,让为国效力的人,看到国家不会亏待他们罢了!
如此而已……
仅此而已……
史大人的名声,在南明当朝,就是个平庸的定位。
史大人被捧上神坛,是后来者所为!
南明觉得史可法平庸。
但是,清廷需要啊!
东虏吞并天下,需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
平庸的史可法,不正符合清廷所需吗?
将平庸之人推上神坛,可就能够维持——清廷奴化百姓的需求了!
史可法平庸……
恰恰,清廷,正好需要史可法这样的人,于是开始推波助澜!
到了乾隆时期,为了稳固统治,才给史可法上了一个——“忠正”的美谥!
忠正,这可是最高、最好的谥号之一!
只是之一,而不是最高!
乾隆这个谥号的选择,也是很有问题的。
因为在宋朝推举儒家上位之前,“忠”才是最好的谥号前缀。
五代以前——最好谥号是“忠武。”
忠武——忠于皇帝的武!
也就是说“儒皮法骨”时期,“忠武”才是最高地位。
这就是为啥“诸葛武侯”、“岳武穆”,人尽皆知的原因。
人家的谥号,就是顶尖的美谥之一!
因为“武”的谥号,在这时期,是“文”谥号,拍马难及的!
北宋时期,儒生上位,文臣逐渐压倒一切。
但是,此时武风遗存。
因此,北宋初期,“文”系列谥号,与“武”系列谥号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