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吹,谁不会啊!
咱华夏百姓,有一个算一个,谁特么祖上不是王公贵族?
咱还可以说自己是天外来客呢!
莫名想起了某个女高中生,编撰了200万字的俄国历史……
……
十八世纪以前的这些欧洲词典,所列词汇量,没有超过五千的。
这是什么概念?
这样的语言,能表达准确吗?
现代的那些翻译,总是要用华夏语言,对它们进行精美的修饰。
却不知,几千个词汇量的语言……
我实在是想不通这样的欧洲,是如何能孕育出爆发科技的环境的。
不说古代了,就算现在,你用拉丁语单词表示一下叔叔、舅舅、姑父、爹爹、小爹、表叔……
就不来点刁钻的了,比如——达,爷,小爸,漫漫,秋芽……
……
学语言的都知道,汉语是表意文字。
太阳系内,能够精准表达的唯有一种文字——汉字。
汉字只需要简单的组合,就可以将事情表达出来。
学习古汉语的都知道,单单一个“然”字,就有无数种解释。
而语言的完善,恰恰是社会基础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就好比一棵大树,这是根!
请问,在文字都还处于“草创”阶段的西方,是如何一飞冲天的?
若是用人人都懂的理论来阐述——高楼大厦还没有打下地基。
然而,就在这样的大氛围下——
高楼大厦忽然就突飚狂进了!
地基都还没有打好,大爆炸却来了。
欧罗巴猛然间就牛气冲天了……
1570年《寰宇大观》,这本比利时人编纂的西方第一部百科全书,闪亮登场了。
1609年,德国开普勒出版《新天文学》。
同年,西班牙维加《羊泉村》。
1614年,意大利S.圣托里奥发表《论医学测量》。
牛顿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28年,钱伯斯出版《百科全书》,后来逐渐修订,成为了《钱伯斯百科全书》。
……
这……
额滴个娘咧!
这可真是科学爆炸在前面飞,文字编撰工作光着屁股在后面追!
奇迹!
人类史上的奇迹……
……
呃!
啐!
三维世界的奇迹!
字都还没造出来呢,科学成果已经满天飞了!
牛逼!
(1728版的钱伯斯百科全书,这一版,至今不敢让人检验!
现在敢拿出来让人检验的,是1973年的删减版……
手动狗头保命。
快九十万字了,我的风格,牧羊犬应该看不到这里吧?
漫天神佛保佑!)
钱伯斯这本书没什么人知道。
若是说另一本,那几乎无人不知——《大英百科全书》,也就是《不列颠百科全书》。
而后者,继承了《钱伯斯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
哦……
还是做了一些优化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