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读书天份不是太高,可是家庭教育环境比较开明,因为没有太大压力,反正在读书时没有吊尾,高考时发挥的也不错,虽只考了一个二本,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二本。
他是这种教育环境的受益者,不大赞同严厉式的教育。
胡寅等人教赵谌时则不同,还是按照传统的古代方法教育,严厉而又认真。
他这个想法有失偏颇,毕竟大多数小孩子不懂事,稍稍严厉一点总比宽松要好一点。当然,别严厉过头了,那样不仅小孩子压力太大,往往也会养成内向懦弱的性格。
非要认真计较呢,性格内向的孩子得创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外向的孩子可以稍稍严厉一点。
读书还是很重要的,那怕是方和。
不管以前是什么遭遇,至少是一个大学生,加上在外面磨砺了许多年,所以许多人相信某个神秘母公司看中了方向,给予了极大的信任。与领导打交道时,领导多少也会考虑到他的学历。
放在赵谌身上也无妨。
方和以前是“真教”,现在也是一种教,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偶尔也会激励,总体上是以激励为主,鼓励为辅。
赵谌对方和一直很亲近,不仅方和是他们母子的救命恩人,也与这种教育方式有关。
仅是这种教育方式,未必很好,胡寅扮演的是严父角色,方和呢,则扮演着一个慈母角色,双方正好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朱胜非听了,也未排斥,他继续看着这些书。
不是字体的问题,这个方和早说过了,然后有意地准备了两套活字,想看繁写的去看繁体,对简体不排斥的也能看简体。
不是大白话的问题。
不要看这些大白话,宋朝的白话和现代还是有些区别的,如果没有看习惯,同样会头痛,但是能看懂。
不是排版的问题,宋朝是从下到下,从右到左,这些书稿是横排,而且是从左到右。
但那些方和买的那些书都是这样排版的。
不过这些结合在一起……实际上自从那些书被方和弄到宋朝后,已经有人在尝试用这种排版方式写字,结果很少有人能写得好,字还是那个字,但每一行写得不整齐。
然后他看到数学教材时,最终无奈的摇摇头。
方和看在眼里。
他不会有意推广什么,废口舌不算,还会很麻烦,不过大势之下,即便想阻挡也无法阻挡。
忙忙碌碌的,六天过去,赵东平打来电话,说是上面下了文件,明文规定禁止一切投喂行为。
方和默想了好一会,打电话给钟律师。
种律师到县里,县里也无奈,而且有一个传闻,方和公司上面还有一个母公司,实力强大无比,有很神秘的背景……不是背景,关键人家是真的按照合同办事。
且看,现在已经花掉了多少钱?
说不定整个工程结束,上亿资金都能花下去。
沾到了上亿资金,并且不需要地方银行贷款的支持,不说这种产业了,就是其他产业,也要慎重对待。
况且还有合同,这才是麻烦,签订了,理论上都要履行的,且看陆专家一句话,方和只好乖乖地将九个正式工一起叫了出来,轮流着派出七人打扫卫生。就那一段堤坝,用得着七个人吗?
富顺公井镇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发现了一口自流井,与方和地图上提供的地点足足相差了二十余里路,实际是正常的差距了,朱胜非继续看着飞报。
在它的边上就有一口盐井,据当地的一个老汉说,约在四十余年前,当地人挖盐时,或许惊动了地脉,在边上冒出这些黑色的东西。当地是山区,尽管宋朝已经正式开始利用石油,不过当地百姓不知道,一度传出许多不好的传言。
关键它们溢了出来,正好向盐井流去,堵又堵不住,加上这些谣传,不得己之下,舍弃了这口盐井。久而久之,这里全部荒废了。
富顺监官员听到这条消息后,立即带人过去察看。
出油量比较小,一年大约只能出产几万斛,绝不会超过十万斛。斛和石不一样,一个是容积单位,一个是重量单位。一斛约等于七十标准公升。
也就是一年只有几千吨的出油量。
不是这个,方和“网上的朋友”提供了七八个地点,并且每一口自流井下面都分布着油田。但油田不代表着有自流井,虽然那个网友经过一些内部考证,若是指定在宋朝,最终只能找到两三处了。
说明其他地方可能还会找到……不但那个网友,即便其他地方,说不定同样会发现一些自流井。
朱胜非关心这点,是因为方和曾经说过。
受那个仓库空间限制,只能购买那些柴油原油了,如果数量足够多,说不定方和还会购买一些船用设备,即便回去也能购买,大不了将柴油机、浆、舵、轴全部打散分开买,仅是购买几十台,数量又不多,是不会引人注意的。
况且还有一条,这口自流井喷了四十多年,一起流到那口盐井里,不知会储藏多少。
朱胜非立即去找方和。
正好赵谌在东府“观政”,也跟着过去。
方和看着这份飞报,然后做了一些剖析。
确实不能仅看出油量,这种自流井和延州那边的不同,有的自流井虽然出油量大,但下面的储油有限,喷完了也就结束了。
有的自流井下面储油量大,然而井底位于上层,喷到一定地步,压力消解,也就不喷了。
有的位于储油下层,储油量大,只是因为地层结构的关系,喷油数量少,不过这种自流井能持续很长时间。
公井镇那口自流井多属于最后一种,不然也不会喷四十多年。
将盐井里的储油采出来也容易,出去后,方和买一台小型柴油机,然后配置一个小发电机,逆变器,一口小高压水泵,便能将里面的原油抽出来。
还有一个方法,若是盐井下面地形复杂,或者太深,到了抽不出来的时候,向里面注水。若是在山区也简单……带一些塑胶炸药过去,炸出一条水渠,将海拨更高的溪水或其他水源引过来。
原油也比水轻,最后便能抽出来。
这个方法也能用于那口自流井,下面肯定是有油田的,而且还是一座中型油田。就不知道自流井在这口油田上位于什么样的高度,但只要注入一定量的淡水,便能提高它的喷油量和喷油速度。
至于朱胜非的想法,他没有完全认同。
现在四川百姓还没有利用到它们,到了明朝已经广泛用于照明,并且不是一个地方。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四川确实有一些自流井,且不在一处。其次量不大,多是出油量比较小的自流井,否则又会引起明朝官方注意。
即便找出几口,也未必能获得多少原油……至于那口盐井,同样不要抱着太大希望,因为这么久了,有一部分挥发掉了,还有一部分又渗回去地表下面。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原油,实际上还有一个方法。
这是昨天方和去东府,看各地邸报时无意发现的一个消息。
宋朝几大市舶司,杭州、秀州、明州的海商,多是去倭国和高丽。泉州和广州的海商多是去南海各国,天竺东部各国,只有极少数人去大食。
原因也简单,去这些地方,一年一次往返,顶多一年半便可以往返一次。
去大食,弄不好就是两年半了。
到是有不少大食商人带着货物来到广州交易。
他们从大食带来香料、宝石、药材以及玻璃,从宋朝换回丝绸、茶叶、纸张、瓷器以及其他的工艺品。
问题是宋朝现在已经烧出了玻璃,比大食的还要好。
不但大食商人傻了眼,一些与大食有着贸易的商人也傻了眼,毕竟玻璃在大食商货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
不能交易玻璃了,又没有统一的国际货币,他们用什么采购宋朝的商品?
随之而来的,市舶司的税收也会跟着减少。
方和当时看到这条消息,一笑了之,想当年,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那是大清,现在你们这些大食人可没有本事强行敲开宋朝的大门。想要采购,老实地带金子银子来吧。
不过提到了油,给了方和一些灵感。
之前方和是想过的,但否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