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杨九州回答机会,老者又问了一句。
“中原王记得吗?”
这话问得一时让杨九州摸不着头脑,不过他很清楚自己这位师父,一般这种情况,是要说件大事,在说事之前总是铺垫再铺垫,而显得这事很重要。
心想接下来该不会问我记不记得他的家事吧。
这点杨九州没有猜错,老者的确就这样问了。
杨九州多么希望此刻师父对自己说,去吧,孩子,外面世界精彩着呢。等了一会,从师父嘴里并没有说出这话。
杨九州顺着老者的话,慢慢将的思绪带到中原。
中原,共有十二州,每州设有一位城主管辖,实际上和诸侯国差不多,当然除了特例唐州,有两位城主。
城主在本州内拥有绝对的权利,所有城主必须忠于中原王,听从中原王号令。
至于这中原王,杨九州知之甚少,主要是关于他的是记录太少。
大致情况是,当初中原战争不断,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一个叫百派的门派,派了十二位高人,据百派自称是十二将,前去治乱。
效果出奇的好,没用多久就平息中原的混乱,这十二将自然是功不可没,在一番举荐之下,从十二将中推荐一人,也就是成为中原王,从而更好的治理恢复中原。
中原王想出很多治理的办法,这其中包括和大漠的南国联姻的方式,就这样过了几年,形式大好。
不过这个也遭到很多人反对,意外很快就来了,后来南国遭到大漠其他诸国的打击,中原王亲自带兵增援,不料这一去就没回来。
中原王就这么一位,后来也没有立过中原王,现在代掌管中原的是其义子,称摄政王。
杨九州思绪拉回来,回到正题上,有些耐不住问道“师父,这些我当然记得,可……可这和这次去大漠有什么关系?”
“大漠?”师父装作一脸不知情道“谁说去大漠?”
“难道不是…大…漠?您这意思是要去中原?”杨九州摸着脑袋,仔细回想几天前师父的话,记得就是大漠,怎么今天突然变卦了,总不能是一开始就听错了吧,这多少有点离谱。
老者的回答,让杨九州瞬间感到离谱。
看这老头一本正经,也不像说假话的样子……不过杨九州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背了十多年的书还能记不住这点事?
这一定是老爷子打的什么算盘,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定是去中原更有利才会突然改变计划。
其实仔细想想,去哪里换粮不一样,中原也好大漠也罢,同样是别人的领地,粮食还是粮食。
这么多年一直没能猜透师父的心思,但他的每一次计划可以说天衣无缝,这点杨九州不得不佩服,这次也一样。
对于中原,杨九州心里多少有点抵触。
综合国力来说,中原绝对吊打整个大漠,大漠有六个国家,一个蛋糕被分了六份,怎么和人家比。
再论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那也绝对是中原排在第一。
可是坏就坏在这个地方,中原太强,不屑于外界交流,尤其在边关,在大漠还能贸易,若是敢踏入中原地界,尤其是唐州,人家能派兵追你几里地,逮住就玩完,谁愿意去那样的地方。
这次突然改去中原想必已经打探清楚,杨九州知道师父永远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这个计划说不定已经布局很久,去大漠是虚去中原是实。
“中原我门清。”杨九州自视对中原了解,自信道,心里已经迫不及待骑上飞奔的马儿去往中原。
“哼,年轻人不要气盛。”老者冷笑一声,瞬间泼了冷水。
“那我考考你,中原王有几个儿子?”
杨九州一愣,这算什么问题,这次的确也是把他问住了,在杨九州印象中这个中原王并没有子嗣,倒是有三个干儿子。
“干儿子算儿子吗?”杨九州喃喃道。
“那干爹算是爹?”
……
“臭小子,人嘴里吐不出狗牙”老者恢复正经。
“实话告诉你吧,这件事你翻遍天下所有的书也找不到一点线索,这个秘密被中原重重封锁。”
杨九州挠了挠头,这事有点八卦的意思,试探问道“你的意思是中原王还有后代活在世上?”
老者默而不语。
杨九州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点什么,中原的律法早有规定,若中原王及其后代因为各种原因,挂了也好消失也罢。
就应该推举其他人暂为掌管中原,也就是选举一位摄政王,若是十年或后,还没有合适继承人出现,那么就由摄政王担任中原王。
如今算算,已经有二十年了,看来不是摄政王不想称王,而是继承人还在,这点应该是摄政王一党所知道的,可是他们还没找到继承人的所在位置。
这瓜吃着可有够香的,但是很快杨九州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师父身上,这瓜可算得上是瓜中瓜王,可这又岂是一个乡野之人能够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