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还是一位明君(1 / 2)

“至于韩国,其衰败之相是在宣惠王时期,但是在其根源上,还是韩国自身的实力所导致。

韩国国土不足千里,在三晋中最为弱小。

特别是公仲与公叔二个人的党争,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韩国的衰落,但是,追其原因,韩国的衰落,在客观上来说是地缘政治环境恶劣,主观上来说是改革不彻底不圆满所造成的。”

一口气又分析了齐国与韩国的盛衰,沈灵喘了一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之后,正式进入了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

当时,秦国还是受三晋所阻不能东进,楚国则因为改革不彻底而国力偏弱,燕国是刚刚开始发展正处于起步,变化最大的应该是三晋中的魏国。

魏国率先在国内实施了强有力的改革,不断的提升了自身的实力,从而成为了战国初期名副其实的霸主,那在当年是无人敢与之争锋。

而战国时期的魏国,绝对是一个人才大国,我们知道的就有李悝、西门豹、张仪、公孙衍、范雎、以及附庸国卫国的商鞅与吴起等人。

然而,桂陵与马陵两战,使得魏国损失惨重,失去了大批优秀的魏武卒,从此就开始走向衰弱。

而伊阙之战二十万大军又被秦国白起击败并且全军覆没,至此,魏国彻底衰落、一蹶不振,不久后就被秦国所灭。

富强的楚国,虽然它有丰厚的国力基础和雄厚的军事实力,但是,楚国本身仍然有危害自身的不稳定因素。

到了楚怀王当政时期后,却走上由盛而衰的道路,再也未能恢复楚威王时期的繁荣昌盛。

但是,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在很长的时间内,唯有楚国与秦国相持,以至于天下人皆言“非秦即楚”。

即便有先后强盛的魏、齐等国,然而他们的强盛都没有持续太久,有实力争夺天下、一统九州的,最可能的就是楚国和秦国。

但是,想要左右战国局势,仅仅依靠本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与其他诸侯国合作。

而且,如果楚国走合纵之路,其所处位置更是相对有利的,再加上楚国国大,在诸侯国中也具有非常高的声望,因此在第一次合纵之时,各国就推举楚怀王来作纵长。

然而可惜的是,楚怀王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在合纵联盟中那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尤其是对齐国摇摆不定的态度,更是注定其败亡之路。

‘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如果当时的楚国只要能坚决走合纵之路,最终称王称帝者,还未可知,历史也必将刷写。”

沈灵能言善辩、思路清晰,将赵燕齐、韩魏楚一个一个剖析的入木三分,其真知灼见立刻是得到了众人膜拜。

而沈灵却没有停歇,并且逆势反转,最后一个又分析了秦国:

“我们最后再来看看秦国,国内是一片安泰的景象,人民安居乐业,军队富足强盛,特别是从秦孝公至秦昭王时期,秦国的四代君主都立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