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吐蕃汉军(下)(1 / 2)

大唐吴钩行 南国平民 4782 字 2023-05-18

第26章吐蕃汉军(下

他在伊罗卢城并没有呆多久,朱雀军成立没几日,支?塞汝贡敦便催促杨参赶紧与最后一支前往西面防范大食的吐蕃军一起动身出发。

数日之后,冒着严寒一路不曾多做停留的朱雀军,西行二百余里抵达了阿悉言城(后世拜城,不大的阿悉言城内外,驻守着大量的吐蕃军,但不巧的是,兵马都元帅已动身前往了百余里外的凌山脚下。

杨参将兵马同样在拜城城外扎营,然后率亲卫及涅?赤桑羊顿一百人马到达了凌山下(后世温宿县托木尔峰,行到这里,杨参赶上了先行抵达的左军主将、东岱、万夫长吞弥?桑布扎,始一见面,杨参立即双手合十于胸前一揖,道:“末将杨参参见万夫长,此番率军前来,愿听万夫长调遣,经略河中镇守边疆!”

吞弥?桑布扎这个东岱之职的得来,既有军功作为积累,也与表叔尚?赞协多伦的屡次提携不无关系,实际上,人人也将他视为论相的嫡系。

吞弥?桑布扎已提前接到表叔来信,信中提到,这名降将心思缜密,对于削弱葛逻禄与大食应有帮助,要多加利用,同时又嘱咐吞弥?桑布扎也要小心防范,毕竟将两千唐军俘虏聚集在一起,万一闹起事来,也不是好处理的。

“汝便是杨参?本帅等候你多时了!”吞弥?桑布扎看着这位身材偏瘦,眉目中透着智慧与自信的汉人,他哈哈一笑:“有杨千夫长相助,河中唾手可得。”

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千万当不得真的!吞弥?桑布扎转而又道:“杨千夫长,不知你对回鹘如何看待?”

杨参沉思片刻才道:“一百六十年来,回鹘甘为大唐治下,向来视大唐为舅,今年回鹘保义可汗即位时,跟随历代可汗重申,愿为大唐镇守西域,不可否认的是,保久可汗英明雄伟,志在四方,他日当为吐蕃劲敌也!”

回鹘从建立到分裂的2年内,与大唐在绝大部分时期的关系是处于一种比较融洽的特殊关系,事实上,杨参提到的保义可汗,在公元88~821年间,回鹘武力甚强,屡次大破吐蕃,使大唐对外的东西交通为之打开。

吞弥?桑布扎也是一叹:“千夫长言之有理!回鹘保义可汗即位后,在北庭、伊州、西州皆表现出与吐蕃全线开打的阵势。不过,我吐蕃的弃腊赞普同是天下雄主,气吞万里,何况我帝国疆域辽阔,人丁数百万,带甲不下三十万,非回鹘所能撼动也!”

杨参若有所思,但他为了获得吞弥?桑布扎的信任,并不只作附和,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夫长,西域商道,联通东西,屯兵安西,获利甚厚。但东有大唐、北有回鹘、大食居西,皆欲染指,乃至当下臣服于吐蕃的诸国,不过貌合神离,并不同心。西域因利而成四战之所在,实为不祥之地。”

他这观点一出,顿时引起吞弥?桑布扎的兴趣:“不祥之地?!千夫长之言,果然独树一帜,既如此,你有何建议?”

杨参拱拱手道:“承蒙万夫长厚受,不耻下问。那在下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窃以为,欲得西域,需内结诸国,外结强援,合纵连横,个个击破。对内以诚待人,以德服人,以武畏人,以佛昌运,方得民心,恕在下直言,吐蕃视域内他国异族民众如奴隶,此必招致怨恨。假以时日,必将自食苦果。忠言逆耳,还望万夫长不要计较!”

他的这番话,句句在理,不似假心假意,吞弥?桑布扎不由得起身学着唐人的模样作辑道:“汉人有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果不其然!只是杨千夫长提到的,岂是我一个万夫长能做到的?但这些话,如忠言逆耳,我必向上官禀告。眼下,大军暂且在此停留,待风雪歇罢,天气转暖之际,才可翻过凌山。”

杨参虽在西域长大,听说过凌山但从未来过此地,只知此山格外寒冷。实际上,凌山之高(海拔7435米,冠绝西域,自古以来,过凌山者,唯等夏季--其实就算是夏季过凌山,山峰之上也是冷寒刺骨,稍不留神,丧身此地也是常事,莫说冬天了,当然,也不是说冬天就绝对不能过,关键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也许是物资,也许是性命。

杨参举目而望,只见山上云缠雾绕,就是山下,冰凌、冰河、冰洞、冰蘑菇等奇特的冰雪景观,也比比皆是,有如鬼斧神工。山地地形崎岖无比,峰峦峻拔,冰雪嵯峨,凌空峭壁,千仞攒空。这时他才开始明白为何大唐能经营安西,凌山是有大功的,起码能挡住一部分来自西面,觊觎安西的敌人,他不由得感叹道:“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地势。”

这时,吞弥?桑布扎将杨参与译官单独叫到一侧,只是问:“杨千夫长,我要你近日翻过凌山,直取碎叶城!”

冬天翻越凌山???还是直取碎叶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