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1 / 1)

最近一直在复习,没时间写日记。大概从上个月开始吧,我计划利用空闲的时间将以前在学校学过的知识由头到尾重新温习一遍。幸好专业书籍都还留着,我要认认真真看一遍,温故而知新。自从大三出来实习之后,这些专业书籍几乎没有再翻过,到现在已经三年。可能是我保存不周,这些书都已经泛黄甚至发霉。倒也不妨碍我阅读,毕竟文字才是书籍的精华,内容才是书籍的灵魂。我在这一个月里记下的笔记比我大专在校的两年里记下的还要多。我整理出许多不曾关注的知识点,归纳并记录;我根据几年的社会经验,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一些曾经觉得十分枯燥乏味的内容,我也能用心逐行逐句地阅读,并记录下要点和体会。可惜我的空余时间并不多,学习进度较慢。但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学成的那一天,我将更加有能力和信心去实现我的理想。学习不仅填充了我生活上的空白,更弥补了我灵魂的空虚,它使我能够暂时忘记烦恼,让我感到十分充实。离开学校三年之后,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学习使我快乐”。

昨天刚给老家的父亲打了一通电话,聊了一些家里的事。我和父母很少通电话——尤其是父亲——长大之后和他们之间多少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隔阂,难以打开心扉。母亲偶尔会主动与我通话,和我聊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我偶尔也会主动与母亲通电话,听她聊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但和父亲极少聊,最多就是在和母亲聊时顺带关心一下他。我一年到头只有两次会主动与父亲通话,一次是他的生日,一次是他的节日——父亲节。昨天是他的节日,在那通电话里,父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淡,而且他话也不多——我沉默的个性就是随的父亲。

家乡前几年修路,给以往由村子通往镇上的土路铺上了水泥,还拓宽了不少,中间画上黄线,成了一条双车道。之后父亲从我表舅手里买来一辆改装过的二手摩托,摩托车尾两侧有两个大大的侧箱,可以载不少货,这辆改装过的摩托车成了我父亲的挚爱。有了摩托车之后,父母从村子到镇上所花的时间比从前减少了大半。而且路也平坦了,走起来舒服。记得母亲后来对我说,她第一次体会到了飞一般的感觉。我猜父亲应该会更高兴。

父亲在电话里和我说,他打算在镇上开一家粉面店,由母亲掌勺,他负责算钱和招待客人。我问他家里的地怎么办,还有那些鸡鸭鹅由谁来喂养。他让我不要担心,他会找刘叔夫妇过来帮忙看管。他问我记不记得刘叔。我说记得,刘叔家的地就在我们家的地旁边,中间只隔了一条小溪,刘叔偶尔还会过来和他喝酒聊天。我们还聊了一些别的,之后便是一阵沉默。父亲不善道别,沉默便是他结束对话的方式——一般到了这个时候,我就该主动道别。但父亲忽然开口了,他问我工作如何。我说还行。又是一段沉默……我正踌躇着要不要结束通话,父亲再一次打破沉默,他问我对工作满不满意。我说还行……通话就在这种尴尬的氛围下糊里糊涂地结束了。

我其实明白父亲的意思,他希望我回家帮忙。但我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满怀宏图大志,用心刻苦专研,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以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投入到芝麻大小的乡镇小店,确实有点牛刀割鸡的意思。不过我也没有一口回绝,毕竟也是一个机会,可以作为后备方案,以防万一。

我最近好像经常能在店里碰见她,这个月以来已有四回。第一回是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店里推出了儿童节套餐,她陪几位同事过来用餐,不过她点的还是那份土豆茄子盖浇饭,一点没变。第二回是儿童节的第二天,见到她时我还有些惊讶,没想到她如此“眷恋”我们店里的饭菜。第三回是上周一,第四回是今天——一切如旧。她一点变化都没有,还是一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模样。这样挺好,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正如我也没有在她的世界里留下痕迹。我们各自生活,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互不打扰,互不干涉。就像一个远方的朋友,偶尔念念,笑笑,心里温暖,就挺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