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拳头牯来说话的农村,文武斌家三代单传,在村子里是没有什么话语权,也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正是这种长期被边缘化的现实,让文武斌的父亲固执地认为,一个人想要讲得响话,被人尊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生儿子,儿子多了,拳头牯硬了,人自然就高大了起来。
所以,当文武斌参加工作后,他父亲就反复交代他,一定要生儿子,多生儿子,延续血脉,光大家族。
可是计划跟不上变化。
文武斌中专毕业分配到县农机厂,成为县城人后,各种生育宣传的标语口号,已经铺天盖地,想不看到都困难,特别是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种种行动,更让人们的生育愿望越来越淡化。
体制内工作人员的生育都是一胎化。
这是一条比钢铁都还硬的底线。
丢了体制内的饭碗,对于一个家庭,就是失去了天,失去了地,整个家都是悬空而浮的。
但自己的父母不一样。
他们是世袭农民,生儿子不仅是传宗接代的需要,更是生存生活的需要,特别是维护家庭权益,不被他人欺负和损伤的需要。
而且养育的成本特别低,多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
而家里生了儿子,就像国家有了自己的军队。
所以每次父母和他谈及生育儿子的事情时,话语都是很强硬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他说,哪怕就是回家种田,也要生出一个儿子,来传承家族血脉,延续姓氏香火。
唯有这样,做儿子的才能对得起祖宗,守得住家族,传得下血脉,留得了香火。
哪怕生出一个蠢子崽来,也比没有儿子强一万倍。
至少,自己死后有人捧灵牌(遗像,族谱的传写不会到此为止,可以继续代代书写下去。
文武斌从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就开始走上了特定的煎熬轨道。
几乎整晚整晚地睡不着,头发一把一把的掉。
听父母的话生一个儿子,就是超生,铁饭碗就要被砸掉。
不听父母的话,能保住饭碗,可又怕被别人骂断子绝孙。
这是一个二选一的必答题,选择铁饭碗就不能要二孩,要二孩就不能捧铁饭碗。
唉,这还真是一个自古忠孝难两全的历史难题啊。
他在反复比较之后,还是向孝低下了头。
铁饭碗没有了,最多就是吃差些,穿差些,受苦些。
而没有儿子,就没有了家族的再延伸,就没有了希望的再实现。
人生在世,不能太自私,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为家族活着,为后代活着。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传承自己使命的人,即使混得再好,活得再精彩,也如同流星,如同烟花,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人一旦失去为家传宗接代的意识,稍微有点压力,就会成为过不去的河,爬不过的山,处处寻找躺平的理由。
生命只有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才有意义,才会永远。
生命只有一次又一次的爬山过河,才有生机,才会炫丽。
他反反复复做刘冬翠的工作,讲没有儿子的危害性,讲有儿子的重要性。
两人在一次次的床头吵架床尾和中,终于怀上了第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