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 皇后一边咳嗽一边听宫人的回话,“……说是出去踏春了,宁安公主倒是一直递牌子想要进来。”
皇后道, “福宁呀,一贯机灵, 这是见机不对躲了。宁安有什么用, 不过是想在我面前展示一下她的担心和孝心, 卖个虚面子罢了,不见!”
皇后心里正烦躁,哪有功夫陪宁安演虚情假意。
宫人劝道, “不如娘娘和太子妃说说话, 让太子妃劝劝太子, 父子哪有隔夜仇, 太子对陛下服个软也就过去了。”
皇后叹气, “哪有这么容易。”
政见不同不是论是非对错,太子此刻就是向丰庆帝认错, 丰庆帝也不会高兴,只觉得太子见风使舵。
东宫,太子在书房读书,太子妃吩咐尚食局上一些清淡的菜肴, “记得再加一盅燕窝来。”
宫人对太子妃道, “娘娘要不要去劝劝太子殿下,同陛下道个歉?”
太子妃摇头, “后宫不得干政, 殿下自有他的考量,我只要照顾好殿下就行了。”
太子的内侍也在劝太子不要违拗丰庆帝,太子微微一笑, “如今我被父皇训斥,后面他们求我也没用了。”
太子就是一块夹心小饼干,这些大臣们搞不定丰庆帝就来找太子,太子不理吧,没有礼贤下士的风度,理吧,他奶奶的,他能做什么?
父皇当了二十多年皇帝了,能是这么好说话的吗?
若是在其他事上违背了父皇,太子怕丰庆帝更加恼怒,然后导致父皇对他失去信任,但是在给藩王求情这件事上父皇生气归生气,不会多想,不会认为太子想要夺权。
先就这样吧。
谢嵘若是知道太子的想法一定会不认同,太子确实不好当,但你得知道自己靠的是谁。
你当上太子不是大臣们决定的,是丰庆帝你的父亲决定的,你想左右逢源可以,但你的手段不行做不到这点你就该改变方法,靠拢丰庆帝啊!
只有靠向皇帝你的地位才会稳固,朝臣的想法等你当了皇帝再去理会,没当皇帝之前,你自己也是个臣子。
历史上那么多太子被废,大多都因为理不清自己的位置,把太子当成了君,其实太子只是臣,被称之为储君,重点在储上面,储藏的物品能不能见天日不还得看是谁储藏的你吗?
只是谢嵘也不好把这些道理讲给太子听,太子也不见得能听得进去。
谢嵘在别庄把自己的护卫指挥的滴溜溜转,有攻防演习,有半路遇匪演习,搞的下人们都麻木了,一听演习人人立马进入状态。
谢嵘直到太子重新理政才回到公主府。
丰庆帝又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锄掉了两个外八路的王爷,理由都是强占民田奴役百姓私扩护卫违禁造反等等,反正理由多的是,还都不是冤枉他们。
这一年丰庆帝收不住(也是甜头吃的太多了),一共锄了七个王爷,(可以召唤神龙了)然后到了年底,北方五个王爷联手反了。
丰庆帝大怒,因为里面有一个是他的兄弟。
有人造反就要去平叛,凌锐被点了名。
凌锐已经凌乱了,上辈子也确实有人反叛,不过那是因为百姓被王爷们逼的过不下去造反,一年半载就平定了。
这辈子百姓们倒是安居乐业了,王爷们造反了。
(王爷们,“再不造反,老子们迟早被丰庆这小崽子给薅死,横竖都是死,把丰庆干掉,我们上去!”)
丰庆帝这一年吃的肚饱遛圆,户部尚书的腰身都大了一圈,如今五个王爷联合造反,户部拨款拨的极为迅速。
谢嵘跑进宫又开始进‘谗言’,“父皇,这就是分藩的坏处了,您看看这些个辱没祖宗的玩意,居然敢造反!”
丰庆帝也是气的牙痒痒,“可不是,庆王这糊涂油蒙了心的,他是朕的兄弟啊,他跟着反朕,他脑子里都是浆糊吗?”
谢嵘故作思考,“王叔可能是怕父皇一样对他下手?但是只要王叔安安分分在藩地当个太平王爷,他不至于害怕父皇清算,父皇拿下的那些罪人一个个草菅人命鱼肉百姓,民间都称颂父皇英明呢。”
丰庆帝听了谢嵘的话心里总算好过一些了,跟着诉苦,“朝廷都快被自家人拖垮了,每年各处受灾赈灾,还有军粮军饷等等的开支,户部陈老头见天追着朕要银子,受灾的地方又得减税,江南富庶之地又不能年年增税,那些个混蛋却个个富得流油!朕顶着千古骂名,为的谁?还不是为了这天下百姓和朝廷啊!”
至于自己的内库跟着水涨船高,那只是顺便。
动谁都有一群人上赶着反对,我动那些挖我墙角的藩王,我自毁名声,我都是为了谁?
丰庆帝觉得委屈,但是送进库里的东西是真的香。
谢嵘正色道,“女儿觉得父皇说差了,千百年后父皇此举必定被人称道!”
现如今丰庆帝的名声是不怎么好听,有人说他不顾亲情刻薄寡恩。
谢嵘继续道,“说那些话的,肯定是那些王叔们指派的,他们自己鱼肉百姓的时候倒是高兴的很!父皇派人去听听民间的真实声音就知道,都夸您哪。”
那也是真的,藩王都是一条条吸血虫,百姓们苦不堪言,现在虫被杀了,百姓们自然浑身轻松,只是他们不识字没文化没有话语权,声音达不到天听。
后世研究大雍朝,就明确指出,大雍能在丰庆之后再延续百年国运其一就是因为丰庆帝砍藩王的这个举动,把卡在大雍脖子上沉重的枷锁削掉了一大半。
丰庆帝还是觉得女儿说话好听。
谢嵘继续道,“父皇如此仁慈,那些藩王却一个个持宠而骄,父皇很该改一改继藩的规矩才是!”
丰庆帝若有所思,“ 那你说怎么改?”
谢嵘两手一摊,“父皇手下这么多肱骨,女儿只知道在父皇羽翼下安心过活,这个我是不懂的,等平叛完了父皇和大臣们商量去啊。杀鸡儆猴!”
谢嵘做了个抹脖子的举动,把丰庆帝逗笑了。
谢嵘在宫里混了一天,拿着丰庆帝的赏赐回去了。
在谢嵘的上辈子,从古至今藩王造反成功的只有一位,明成祖朱棣,这就说明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极少,近乎于没有。
那五个王爷在北方起事,从者寥寥无几,因为他们打不出合适的旗号来。
当地士绅也不是傻的,你们谢家自家争家产,我们掺和进入干什么?横竖这江山也是姓谢,而不是跟我姓。
当然,也有那野心旺盛的,想着借机改换门庭,青云直上,于是就加入了进去,一时间那五个王爷倒也纠结起了几十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