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默默地观看着这一幕,脸上古井不波。
对于这次朝会,赵云已经和徐庶提前推演过,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早有准备。
为了让某些家伙跳出来,赵云刻意没有直接同意徐庶的意见,而是等了片刻。
一名工部官员迟疑一下,起身朝赵云行了一礼,大义凛然道:“大王,微臣不赞同徐元直的意见。”
赵云习惯于亲自决定大事,或者直接与内阁和各部首脑直接商定大事,又经常在外面奔波,就很少召开朝会。
对于这名工部官员,他想了想才想起对方是谁。
工部右侍郎樊江。
正是被徐庶列举的罪官之一,还是张松的得力助手。
赵云淡淡道:“理由呢?”
樊江大声说道:
“朝廷的制度是十分完善的,查案有刑部,审查有督察院。
若是大王直接抛开这两个部门,转而使用别的部门查案,是不是职权不分呢?
而且,大王此举,分明是不信任刑部和督察院的官员。”
樊江的最后一句,是想挑起刑部和督察院官员的不满,让他们一起出来反对。
这也是一个冲锋号,是号召刑部和督察院,以及工部官员一起冲锋的号角。
张松是工部尚书,刑部的直接管理者。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张松刻意搞乱夏国官场,努力打击夏国官府在民间的声望。
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张松的授意之下,搞出了不知多少件冤假错案,并培养了无数黑势力和村霸。
在这种情况下,刑部和工部能够保持清白的官员并不多。
督察院是被阎圃管理的,阎圃同样是个坏种。
为免督察院的正直官员影响张松的计划,阎圃一方面安排亲信进入新建的巡察司,一面将黄叙等正直官员派往武威、敦煌等偏远之地。
夏国官场和基层那么混乱,离不开督察院大小官员的纵容。
自家人知自家事,督察院的官员们,同样不敢让安全司等四个铁血部门出来查案。
樊江的话声刚落,立即站起来五六十名大小官员。
高的达到三品,例如督察院右都御史阎圃,低的只有七品,即督察院那些巡察御史。
“大王,我等也认为,不可乱了朝廷官制!”
众官异口同声说道。
赵云扫视着所有站出来的官员,神色非常平静。
夏国当前这些官员,包括已经占据重要位置的许多官员,都是夏国立国之初缺乏官员,侥幸占据相关位置的。
对于他们的能力,赵云有所期待。
但对他们的忠心,赵云从来就不抱希望。
看到某些官员故意露出慷慨神情,赵云突然有些想笑。
在前世,他看过好几部与大明君臣相关的电视剧。
无论大明皇帝想做什么,官员们都会跳起来大喊:“陛下,不可以啊,你不能更改祖制!”
潜意识是,你要是真敢变法,你就是数典忘宗,品德败坏到了极点,没有资格坐在皇帝大位上面!
这根本不是劝谏,而是赤果果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