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笑道:“岳丈说得对,但不全面。”
董卓立即明白,自己这是说错了。
由于李儒的话很有技巧性,他也没有着恼,笑着问道:“我还有哪些方面没考虑到?”
李儒收起笑容,认真地说了起来。
“夏国或许印了很多纸币,但他们并没有全部拿出来用。
因为,只有夏国军民,才会大量接受纸币。
在我们和伪汉区域,只有少数人拥有纸币。
我们手中的纸币,最终都是用来购买夏国货物。
如果夏国的纸币多了,纸币就不值钱了。
我们和伪汉肯定会马上把纸币花光,并不再接受纸币。
夏国国内的百姓们,同样会拒绝纸币。”
李儒说的这些,在后世叫做通货膨胀。
在这个时代,只有绝顶聪明的人,才会提前预判到这种结果。
董卓只是武装,年纪又已大了,接受新事物能力变差,完全没有听懂。
李儒见董卓一脸懵逼,就指了指二人之间桌面上的两个茶碗:“假如这两只碗分别价值500文,两只碗就价值1贯。”
董卓下意识点了点头。
李儒从衣兜里取出一叠夏国发行的纸币,抽出面值一贯的一张:“这是一贯钱,可以买两只碗。”
董卓再度点头。
李儒微微一笑,又从纸币之中抽出一张一贯的:
“现在我有两贯钱了,但碗还是只有两只。
理论上,我可以用一贯钱买两只碗。
但是,如果有人和我一样,也多出一倍的钱,他就会和我抢这两只碗。
我们相互抬价,这碗就会涨价。
到了最后,或许我花了两贯钱,也只买到一只碗。”
李儒并没有学习过后世的经济学,打的比方并不算贴切。
董卓听得似懂非懂,直接问道:“假如每个人的钱都只多了一倍,这碗不该只涨一倍的价格吗?”
李儒摇摇头:“岳丈莫非忘了,灾荒年月,那些粮商和大户是如何做的?”
董卓恍然:“他们觉得自己的东西要涨价,就一直捂着,越捂越涨。”
“没错!”李儒重重点头,“所以,灾荒年月,天灾只是其次,人祸才是主要的。”
董卓也不笨,直接举一反三:
“贤婿的意思是:如果夏国的纸币不断增加,可以买到的货物却始终只有那么多,货物的价格就会一路飞涨。
但夏国的货物价格始终稳定,就说明夏国的纸币数量并没有增加。
又或者,夏国的纸币在增加,但夏国的货物也在增加,二者维持住了一个平衡。
对不对?”
“岳丈说得一点没错,应该就是这样的。”李儒含笑点头,“否则,纸币能够买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最后被所有人拒收。”
“这样看来,我们若是没有夏国那么多工厂,肯定是无法发行纸币了。”董卓很是遗憾地说道。
夏国的工厂,直接开到了洛阳周边。
经过李儒亲手创建的情报机构不断调查,已经将那些工厂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李儒为了避嫌,安排了族人李刚管理情报机构。
李刚会把所有情报整理后送给董卓,董卓则允许李儒随时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