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蔡邕正式接过了礼部尚书之职。
上午的时候,蔡邕听取了一名官员的介绍。
了解了礼部的结构,以及礼部的运作模式,等等。
到了下午,蔡邕就找来礼部的文件,细细查看起来。
不可避免的,他看到了第一次科举的内容。
这一套科举制度,乃是赵云照搬的明清科举制度。
蔡邕作为汉朝大儒,很快就看明白了这套制度。
对于其中的各种规则,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进一步深思以后,他感到了骇然。
因为!
利用科举制度,可以实现对于天下人的思想控制,也可以将天下英才收入囊中!
只要这套制度不崩坏,世家豪族再想垄断官僚阶级,那就是做梦!
所以说,它还在掘世家豪族们的根基!
傍晚,蔡邕快步走回家里。
还好,他想寻找的蔡琰,正在家中等他。
蔡邕习惯性的摆出家长架子,沉声道:“我有话问你。”
蔡琰点点头,笑意盈盈地说道:“大人,你想问科举制度吗?”
蔡邕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原委。
自己的女儿打小聪明,又跟着赵云历练了这么久,很容易就猜到了自己的心思。
他略微有些尴尬,却还是端着架子,不紧不慢地走到太师椅前。
转过身,施施然坐下,这才说话了。
“那种制度,是谁提出来的?”
蔡琰转到蔡邕身后,用小拳头在蔡邕的肩头轻轻敲打着,说道:“子龙。”
蔡邕露出不可置信之色:“他那么年轻,能有什么见识?”
蔡琰翻了个白眼:“我也这么年轻,不也当了八千多名少年的老师吗?”
嘶!
蔡邕暗自倒吸一口凉气。
他差点忘了,自己这个女儿,现在可是兼着一大堆的官职呢。
而且,诚如女儿所说,她是实实在在地教育着八千多名少年。
天下老师,没有谁比她更厉害!
甚至可以说,她比孔子还厉害!
孔子终其一生,也才教了三千名弟子。
而自家这个女儿,一上手就是八千多。
以后数年,她的弟子,怕是要多达几十几百万!
一时之间,蔡邕都有些嫉妒自己这个女儿了。
好在!
他很快就想到——
国子监,以及科举这一大摊子,最终是由他来负责的。
也就是说,天下官员,最后都是从他这里出去的。
蔡邕下意识点点头,问道:“除了大王,还有谁参与了?”
蔡琰摇摇头,细细说了起来:
“当时,因为丈量土地,以及统计功勋值,有学识的人奇缺。
谁都解决不了问题,便写信去问大王。
对了,大王当时正在北面打仗。
大王用了一个晚上,就把整套科举制度写了出来。
当时,我们也被这套制度惊到了。
大家一致认定,整套制度非常完美,几乎不可改易一字!
可惜的是,我们的学子学习时日太短,至多只有童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