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角度来说,国家的西北方向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而在蒙古高原上,武功伯正代表朝廷举行蒙古诸部的会盟,并继续向北进发。
在1526年的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什么强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直到贝加尔湖以及更北方都只是散居着一些游牧部落而已。
其中一些部落甚至都没有产生国家的概念。
大明带着招揽的善意而来,不至于会发生大的战争,就算发生,他们也不是对手。
东北方向其实也是同样的,黑山白水间渔猎部落虽然也有,便是建州、海西、野人等一群女真部落,他们在成化年华遭了大难,弘治时喘口气,当下正德大明又开始强势起来了。
所以在这个方向上,大明一样是不断扩张,最远的地方已经恢复了永乐时期所纳入版图的苦兀岛,这都是原来奴儿干都司范围,恢复起来名正言顺,也并不难。
而这个苦兀岛便是后来的库页岛了。
大明立国,最主要的威胁就在北方,现在从西到东都没有强敌,可以说大陆腹地的边防局势算是比较安定的了,
只有远征日本,
这是大明此刻正在进行的战争。
不过,朱厚照也完全不担心,因为这场战争的实力悬殊也特别巨大。
至于载垚说要平吕宋,那大概都算不上什么大战。
对于大明这样的大国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大陆腹地的局势不能混乱。
朱厚照坐朝理政,把握整个社会的方向,这是他作为皇帝的职责,所以重提礼法与传统,这一点他很满意。
京师各处角落,还是有衙门里的人拎着米汤和大字画开始出来张贴。
私塾周边更是重点区域,像什么孝、信、义、忠等等,贴得到处都是。
汉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比如说乐于助人、比如说慷慨行善,精神文明建设不止贴标语这一个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宣传典型事例,表彰典型人物等。
社会复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
官员,就是要尽忠为民,农户就是要守法纳粮,工匠就是要爱岗敬业,商人……
商人一是要诚信,二就是责任。
古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千万、千万不能够为富不仁。
广大的老百姓往往对于朝廷处置一些不良商人会多一些支持。
朱厚照不晓得江南地区的那些商人有没有为富不仁。
其实这两样事是连起来做的,引导社会风气,不能光引导,也要收拾一些人以达到纠正的效果。
这天,
锦衣卫指挥使韩子仁受命南下,暗中查访江南社会的民风。
为了掩人耳目,他没有骑马走两京大道,而是换了衣装,坐船。
眼下京中正在会试,南下的人并不多,客船大多坐不满。
船至淮安时,稍做停留,码头上是千帆竞发,船只密布。
韩子仁在下船时就听到有人抱怨,说:“他奶奶的,现在南来北往的船只多得像蚂蚁出窝一样多,但是这码头也不知道花钱扩建一下,停船靠岸得排半天的队,急也把人急死了。”
另一人讲,“谁说不是呢!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的船!”
人群中,
韩子仁带着自己的四个属下默默下船。
他这四个属下有些特别,要说是锦衣卫吧,其实得要装扮一番,更多地是有些书生模样,主要是他本身是读书出身,
干锦衣卫的活得用些自己信得过的人,而长期相处,他还是与这些人谈得来,弄得锦衣卫的识字率都在提高了。
不仅如此,四人当中还有一名女子,名宋九娘,她原是山间土匪的女儿,后来被韩子仁收服,揽为心腹。
看着是身段曼妙,但动起手里,下手可不轻呢。
淮安城在京杭运河沿岸算是一座大城了,下了码头,过了城墙,入眼便是人头攒动、商旅如织的景象。
天南海北的口音,什么都有,开了门的商铺也热闹非凡,某种程度上还真不一定输过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