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镇(1 / 1)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3902 字 2023-05-15

朝廷禁止采矿,章子俊做为延绥巡抚可不管这些禁令,因为接下去不管要做什么,都需要大量的煤,烧砖、烧制陶罐、制作瓷砖、玻璃、炼铁、造水泥、造枪炮火药每一样都离不开煤,到了冬季更需要用煤取暖。特别是驻守在墩堡内的瞭望哨,夜间生火取暖就能得到解决,这就是能源啊,也是发展的必需品。如果没有煤,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好在整个榆林地区煤矿分布点非常多,各种大大小小的矿点几百个,只挑选几个采挖容易,方便运输,能通道路的地方。也不需要有百万吨以上的储量,是煤就挖,就能满足目前发展的需求,把那些夹杂着黄土,品质不是那么好的用作民用,品相好选出来炼焦、炼铁、烧玻璃,一般的煤烧砖、烧瓷、造水泥,发展就是一环套着一环,不管什么时候,粮食、能源、流通才是硬道理。

目前平安镇所在地是一片空白,自从平安府在此开建,又有知事府,照磨所衙门的开办,附近就有许多南来北往的流民在路边搭起了窝棚,知事邱骏整日在忙着登记这些流民,来一户就登记一户。照磨姚尚喜就给这些流民安排工作,和泥、烧窑、搬砖、挖煤、修路、建房都需要人工,所以来者不拒,伯爷说了,那怕是探子,不管是哪一路的都接收,这种江湖上常年跑的人,有些是朝廷的探子,有些是鞑靼的细作,还有些是山贼的密探,既然来到了平安镇,就相互利用的吧。

鱼河堡实兵三百四十六人,尾数四十六老弱守堡,余下章子俊让副将魏安德分成了三队,每队百人,一队建窑烧砖,一队挖煤运煤、最后一队建房,伯爷说了等鱼河堡扩建完成后,就要把这三百人全部换装成火器装备。另据榆林堡军士说,巡抚要找的黑泥已经找到了,还运来了三大缸,起先章子俊认为是石油,其实不是,而是一种像煤焦油的东西,这种粘稠的黑色泥水是从煤层中渗流出来的,可燃并有腐蚀性,人畜接触可能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还可能腐蚀皮肤。

这可是好东西,可以制成炸药,火弹,火箭,所以就命榆林卫大肆装运黑泥胶,用大瓮运回榆林堡储存起来,好么目前连榆林堡的一千二百守军,也就是一个千户所,加上军户三千多人,除了老弱妇孺留守外,全去装运“煤焦油”了。各种驴马车绵延相接,车架上绑着几个大陶瓮,来回地运。

后然有人说在神木堡余家湾也有这种东西,章子俊派人去拉来一看,还真是,余家湾的“煤焦油”更接近“石油”粘稠度很高,这种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不管是什么,就是好东西,章子俊对化工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不过起码的知识还是有的。就是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密封的罐体里面,边上开一个引导管,加热后经过冷凝就会释放出那种汽油、轻油的东西,中间的沉积物就能提炼出传说中的塑料等物,最下面就是沥青。

这种东西不好弄,章子俊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只是知道是好西,是将来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可是要怎么去提炼脑子里一片空白,所以只能粗放式地进行初炼。选一大片空地,挖个坑,把这些粘稠刺鼻的东西倒进一个大水缸中,底下烧火慢慢煮,大缸口用木盖子上填黄泥封实,用瓷管子引出到边上另一个大水缸子里,就这样一个蒸馏器就完成了,等烧火的大水缸里面的“黑泥”加热冒出的水汽,通过瓷管冷凝后排出到另一个大水缸,成为一种混合油气,能遇火星就炸,而且是燃爆,溅出的火苗用水浇不灭,被称为“地狱火”。

这些古人不明白,可章子俊很明白,这是一种里面夹杂着上百种化合物的东西,只是目前无法提炼出来,现有的这个土法子除了大量的汽油、轻油、柴油这些混合物成份外,还有甲苯、二甲苯和甲基萘、沥青等等几十种化学名称。

这么快得到了章子俊想要的东西,随后就在榆林堡又起了几座火窑,烧制黄泥罐,拳头大小,小口大肚,里面就装这些“地狱火”,罐口用蜡和木屑制成的塞子,中间钻一个小孔插上火药引线,最用蜡封好,一个明朝版的“手雷”制成,这个东西章子俊原本就是为了将来火器队配的近防武器,体积小能扔的很远,当火药引线延烧到蜡封口时,蜡就化掉了,塞子也就散开了,里面的混合油汽遇火星就燃爆了,飞溅出来的这些混合物不管沾着什么就猛烈地燃烧,试想要是沾在人身上连脱衣服裤子也来不及,而且爆炸开来的瓷碎陶片也能伤人,想到这里,要是里面再加上一个鸡蛋大小的黑火药的话……。

随后,这个黄泥瓷罐做的有点大了,变成了一把茶壶的大小,大了将近一倍多,因为在一个罐子里面套了一个小罐,中间的小罐中装了五两黑火药,外面的罐中灌满了“地狱火”,所以有二个封口,外罐的封口直接用木塞子封蜡,小罐子的封口留有引火线,当小罐的火药爆炸后,把外罐中的“地狱火”炸的四散,火苗飞溅的到处都是,如果用手去扑打会越弄越旺。当榆林守将褚茂林看到此情此景时,大喊道:“此乃真正的大杀器也!巡抚大人真乃神人也!”

一个武将用文人的口吻说话,把章子俊听的鸡皮疙瘩全出来了。接下去就是大批量地制造,章子俊又把防火安全这些交待完后,还规定,这种“火雷”存放的办法,选一个空旷处,按放在窑洞中,每一个窑洞不能存放过多,定期检查,战时分配到前线,还要做木箱子,箱内分成小木格,一个格子正好放下一个火雷,用干草包裹,这是为了防震,这样便于运输,只要有一个瓷罐破了,后果很严重。

章子俊目前很忙,一辆破马车来回在榆林、鱼河、平安镇、米脂县、四十里铺、绥德镇之间行走。这条路全程一百多公里,放在五百年后开车上高速也就一个半小时,可是在明朝要用天来计数,只能是走一路住一路,在自己的防区内到也没什么。每到一地就召集军户、地方官衙规划往后怎么样改善生活,以民生为重,这就改变了以往朝廷的军事为主的大方向,所以这一次带来的万两银子早就花的七七八八,可谓是杯水车薪。

反正巡抚主管屯田粮储、修建城堡、抚慰军士等,也没有违背朝廷的法度,这些全在巡抚管辖范围内,而打仗调兵全部有总兵官负责,总兵全权负责军事防御事务,可是在榆林堡这一片没有总兵,榆林的守卫是听从大同总兵调度,可是路途遥远,鞭长不及。随着章子俊出任延绥巡抚后,榆林地区的军政一手抓,延绥巡抚就是一个边关上的土皇帝。

经过大半年后,太原府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芦城来的一大队人马,由朝廷一路派兵护送的家人已经到了吕梁,不久就能渡过黄河,这一队“人马”光是大车辕、驴马绵延十多里地,经过千辛万险,走走停停总算是来到了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马车、驴车对官府称为是边关的战略物资,其实大多是一些铁块,几台土制车床,各种模具,枪管,拉膛线用的机器。还有几台碎石机,都拆解了分别装运,更多的是一些原本在芦城干了多年的技术工人,拖家带口的,因为只有跟随章大人干活才能过上好生活,离开了现在的手艺,一大家子人就没法养活了,当王小姐宣布要搬家后,就决定挽留这些人,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

对于王小姐来说,这一次搬家很开心,因为距离娘家更近了,凡是能鼓动的全部接收,到最后自愿一起走的有七十户人家,三百多口人,老老少少这一路行来,走的很慢,好在每到一个辖区,朝廷有兵士护卫,少则一个旗,多则一个百户队,这样大规模去往边关的商队不是商队,军队不是军队的人员调动,每到一个地方,当地衙门连问也不敢问,因为当初朝廷已经发文,凡是属于边关的人员、物资,地方上只有无条件配合,违者严惩。所经之地都像是在送瘟神,打出的旗号延绥巡抚大旗,一看是延绥的“人马”,所经之地还要一路送上粮草及生活物资。提供各种所需,大肆购买驴马、猪牛等牲畜。先是船运,光换船就三次,从庐城出发就是船运,三十几艘船,进入长江,从运河到济宁换船过黄河后,就改成大马车队,从陆路一路而来,此时的黄河河道可不是五百年后的走向,流经济南府,而是分出许多条河流,主道最后是“夺淮入海”。每年的治河花费数千万量白银,不单单是治黄河,因为黄河主道分出了许多的支流。

朝廷现在把边患的严重性已经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每年拨付给边关的军费开支,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语的,加上朱见深一直以来对守边及内乱不惜重金。

章子俊正在平安镇建房种地、挖窑造水车,弄得热火朝天时,鞑靼又一次举兵攻大同,宣府。宣府之战又一次打响。这一次鞑靼小王子亦思马因前一次受挫后,再一次带兵五万,一路攻大同,一路攻宣府,另一路作为偏师直奔榆林而来,跨度达千里,作为偏师的一路兵马五千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