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三章 奖是爱;罚,难道不是更深切的爱(1 / 2)

我的第六感官不时的提醒我,每位同学都期待着我对他们“下手”,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一旦对谁“下手”,就像患了强迫症,一般不达目的誓不休:为此,付出的不是劳动,而是心血。

一位老师,尤其是一个班主任,多给一位学生一份关爱,多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个严厉的眼神,多给他一次表扬,甚至犯错的机会,批改作业时多一笔批语,课堂上多一句点评,平时找他谈一次话,有目的的一次家访,一条短信,一个电话,都将在学生的心灵田园里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

至今我都愧疚着,有一些同学,如果当年我及时“下手”,或“下手”的再狠一点儿,“下手”的方式再多一点儿,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旦的一位教授说得好:“对学生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尤其是独生子女,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吗?”

不打自成才,有。相比是个例。

英国教育的法规,允许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他遵守课堂纪律。

曾经有一个男生叫邵小晨,在上课时不停的讲话,数次教训都无效,后来给他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他还自言自语,还多次牵扯前面的同学。

这个孩子自控力特别差,逆反心理特别强。在学校与老师都是对着干,故意不遵守一切规章制度。上课经常长时间地影响课堂纪律。有一次上思想品德课,他和老师发生激烈的冲突,我到教室去的时候,看见他站在那里,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态,口里还念念有词:“怎么样啊,看你怎么样?”言下之意:看你们怎么上课,看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第一次见到他的父母,我就很奇怪,他的母亲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他的父亲眼睛直视着儿子,而儿子连看都不看他们一下,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渐渐地,我从他父母的眼神看出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更多的无奈。

是因为溺爱造成的,还是这孩子天生太顽劣?

经过多次的交流,我掌握了他的一些情况。因为从小父母就非常娇惯他,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后来发现孩子成了问题学生,父母和老师无论怎么教育,他都不听。每到这时候,他的父母都做出让步,导致孩子越来越蛮横。

我还发现:这孩子在多次的犯错误后,他的父亲从来没有一次高言语,更别说发火,而他的母亲就更奇怪了,从来都不说一句话。

有一次他的母亲没有来,我就问他的父亲:“她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说话呀?”

原来是这样——

有一次邵小晨为了逃避写作业,就是不肯回家,父母两人一直找到深更半夜。他的母亲心力交瘁,一边找,一边喊,喊着喊着,喉咙突然发不出声音,从此他的妈妈就再也发不出声音,至今都是用气声与人交流。

这件事令我惊心动魄,然而我看他的父亲却面无表情,说话的声音也依旧是那么平静。与之相反,我的内心却是心潮起伏。

“老师,从他那一夜没回家以后,我们就更不敢说他一句。这孩子完了……我们早已束手无策,我和她妈妈商量过了,任凭老师管教,任凭学校处理……我们都没有意见。”

我告知家长,我要“下手”啦。

家长的回答都是:“夏老师,我坚决支持你,你早该下手了。”

语文课上,他又开始“演讲”了,我走过去对他说:“邵小晨,你再说话,我要采取措施了!”我连警告他两次。他照讲不误。我估摸着:他视我一个女教师,形象又比较羸弱,肯定好欺负。虽然口头表达语言能力令他们甘拜下风,但是动起手来我肯定是雷声大,雨点小。我放下书本,径直向他走去,教室里异常安静。我走到他面前,我轻轻地说:“你看着我。”他笑嘻嘻地看着我,我甩起右手,对着他的左脸颊,挥了下去。

我跑到办公室拿了手机,回到教室,把手机开到扬声,我告诉邵小晨爸爸:“我今天打了你儿子!”我话音刚落,那边传来了他很干脆的声音:“好啊,谢谢!”

同学们告诉我,后面的课他都没有讲话。

放学时,我赶紧留下了邵小晨,告诉他,这是我第一次打学生。言下之意是你问题的严重性。也告诉他:“你的父母为什么不严厉的对待你,是因为他们已经精疲力尽了,对你快要绝望了。你希望所有的人都放弃你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