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我杀了卫仲道,立即娶文姬进门。”
陶应明白了蔡邕的心思,眉头一挑,故意做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
“你……”
“好,今夜我便与文姬洞房花烛夜!”
看到蔡邕要发飙,陶应立即改口,一本正经地表态。
“想得美,你必须明媒正娶!”
看到陶应服软,蔡邕的火气又降了下去。
“好,我明日便找个媒人,到岳丈家中下聘。”
“重光,你看我给你做媒如何?”
陶应与蔡邕正说着,孔融已端着酒杯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大约四十来岁,身高八尺,稍显消瘦,留有长须,目光炯炯。
“老师给弟子作伐,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陶应起身快速瞄了一眼孔融身后之人,毕恭毕敬地向孔融施了一礼,这是专为感谢孔融做媒。
“好,此事包在为师身上!”
陶应如今掌控三州之地,被朝廷刚刚又敕封为丹阳王,却对孔融态度不变,这让孔融很是欣慰。
当然,孔融如今的名气,已不仅仅局限在士人之间,随着《泰山周报》刊载孔融的典故,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名气早盖过他先祖孔圣。
陶应的亲善,加之治下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日新月异,这也是孔融拒绝董卓征辟的原因所在,他留在鲁郡,过得更自在,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重光,来,为师给你引荐一位贤达!”
笑颜逐开的孔融拉着陶应的手,将身后之人让了出来。
“琅邪诸葛玄拜见丹阳王!”
不待孔融介绍,迎着陶应投来的目光,诸葛玄率先躬身下拜。
“原来是胤谊先生莅临,久仰久仰!”
一脸豁然的陶应忙回了一礼,心中却在想着其他人。
“诸葛玄在这里,他的侄子诸葛瑾、诸葛亮会不会也在这里?”
诸葛玄起身,快速扫视陶应一眼,见陶应一脸亲和,甚至眸子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火热,心中便有了底。
“三州皆言陶应知人善用,看来传言不虚!”
孔融亲自带诸葛玄过来,陶应自然要给足孔融面子。
“老师,莫怪弟子失礼,之前确不知是胤谊先生当面,弟子罚酒一杯,向胤谊先生赔罪!”
话说完,陶应就要举杯饮酒,却被不嫌事大的蔡邕阻止。
“罚酒不显诚意,今日高朋满座,重光不若作首诗来,既当赔礼,又可助兴,诸位觉得若何?”
酒兴正酣的众人自然纷纷叫好,附和蔡邕的提议。
“也好!”
陶应也在兴头上,加之搬运没有什么难度,还能博得人心,自然乐意为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的《将进酒》是陶应的最爱,加之场面合适,在这个时代诵读,更显得气势磅礴。
“孔文举,蔡伯喈,将进酒,杯莫停。”
……
“陈相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气象不凡,加之稍显醉态的陶应念出,更是让全场之人深情激荡,不能自已。
……
“喝……再喝……”
蔡琰、糜贞望着已醉得不省人事的陶应,相视无言。
“贞儿,来让我亲亲……”
“琰儿,今晚我们就入洞房……”
……
夤夜,陶应醉生梦死,远在幽州的渔阳郡,一场大战已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