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戏志才几人有种感觉,即便陶应身边没有他们,陶应也能够打下眼前这份根基,陶应不是在依靠他们,而是他们登上了陶应的顺风车。
“不过,青州今年能够大丰收,除了农具的改进外,要感谢我们远在幽州的主帅赵子龙!”
自冀州一别,陶应近一年没有见过赵云,要不是幽州太远,心中还在关注着洛阳的时局变化,陶应都想亲自去一趟幽州。
“若非子龙为青州、兖州输送大量的耕牛,也不会出现亩产十二石这样的高产!”
这个时代,因为种种的原因,亩产很低,一般田产粟三石,折合下来也就是二百八十斤左右,小麦也就一百五十斤左右,如果达到十石,已经属于高产田。
“主公所言不虚!”
陈登在冀州时见过赵云,此时听陶应提及赵云,也由衷发出赞叹。
“赵子龙虽武将,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但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兼有儒臣体用,若非主公慧眼,恐明珠蒙尘矣!”
出身寒门的赵云,年龄不过二十二三,若非遇到陶应这样用人“任性”的人,即便赵云再英雄,也不会这般早有用武之地。
戏志才、步骘、卫旌皆若有所思地望着陈登点点头,他们都没有见过赵云,此时听陈登一事两夸,便明白是在暗示他们要对赵云重视。
当然,即便陈登不暗示,以戏志才三人的智谋,也绝不会小觑赵云。
赵云年纪轻轻便出任幽州兵团主帅,统帅四万玄甲军精锐步、骑,那就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不过,既然话少的陈登会多此一嘴,戏志才、步骘、卫旌更多了一丝明悟。
“赵云恐怕比颜良、纪灵、吕岱、徐盛更得主公器重!”
陈登、戏志才等四人在想什么陶应不会去关注,此时望着在农田里汗流浃背地干活的百姓,从他们满是喜悦的笑容里,就知道对这个秋收很满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社会的命脉,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种冬小麦,在这期间,四位一定要督促郡县,发动百姓,抢修农田水利,以应对明年可能出现的旱情!”
汉末三国进入了小冰河期,天气少雨多旱,农田水利的重要就更加凸显。
“同时,各州必须要求所有农户养殖鸭子,每亩田不少于十只;各郡县必须有集中的大型养殖场,安排伤残、退役士兵管理。”
陈登、步骘、戏志才、卫旌四人相互对视一眼,皆满腹狐疑地望向一脸严肃的陶应,想知道陶应背后的用意。
“养鸭子,不仅仅可以吃肉、蛋,鸭毛可以用来做棉衣棉被,鸭子还可以预防蝗灾!”
作为“先知”,陶应十分清楚汉末三国时期的蝗虫之害。
从兴平元年到建安二年期间,连续四年,年年有蝗。
蝗灾可以说是与汉末三国的寒冷期及相关灾变环环相扣、互相影响。
汉末三国百年内至少约发生十五次大的饥荒纪录,几乎都有蝗灾的影子。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饥荒,汉献帝艰难度日,百官、后宫更是食枣菜维生,河北袁绍军吃桑椹、江淮袁术军吃蒲蠃。
连这些人日子都不好过,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上演“人相食”的惨剧。
“咯踏踏……”
瞠目结舌的陈登、步骘几人正不可思议地望着陶应,想知道鸭子防治蝗虫是不是真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令,瞬间揪起几人的神经,皆朝来骑望去。
洛阳政变刚刚发生,虽然陶应似乎不太关注,但陈登、戏志才、步骘不能不关注事态进展。
这一打岔,四人也将鸭子治理蝗虫的事情压了下去,正遂了陶应的意。
“唏律律……”
疾驰而来的邓展在陶应等人身前尚有十数步的距离开始控马,护卫在不远处的典韦不等战马停下,猛错身而上,一把抓住马辔,被阻的战马人立而起,仰天发出一声不满的咆哮。
“主公,洛阳消息!”
在战马人立而起的一瞬,邓展双手猛一按马头,借着马力腾身而起,双脚轻踩马背,一跃跳至陶应身前。
“天子与陈留王已被并州牧董卓迎回宫,太傅袁隗以长时下雨为由罢免司空刘弘,在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邓展一边汇报洛阳的最新消息,一边将一张小纸条递给陶应。
“‘我等灭绝,天下大乱!’……唉!”
陶应看到纸条上录的张让跳入黄河之前给汉少帝刘辩说的诀别之言,心中一阵唏嘘。
“你们看看吧!”
陶应将情报递给神情严肃的陈登,背手缓缓朝路边的农田走了几步,旋即抬头仰望西方阴沉沉的天际,默默伫立许久后,方发出一声喃喃自语。
“这是要讨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