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家宴酝杀机(1 / 2)

第271章家宴酝杀机

青州。东莱。黄县。

“郑玄这老头越来越有钱了!”

陶应站在一处悬挂“客耕学舍”的庄园大门前,环顾四周,不由啧啧感叹。

“要发财,还得办私立学校!”

郑玄四十岁之前还很穷,在东莱一边种田一边授徒创业。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一座偌大的庄园,围绕庄园二里,几乎所有的田地都属于学舍。

这些田当然不是郑玄置办的,除了前东莱太守送的,几乎都是他的弟子交的学费。

“陶太守,先生有请!”

陶应正在大发感慨,一个年龄大约二十五六,身材修长,肤色蜡黄,穿一身陈旧却很干净袄袍的青年文士走了过来,向陶应躬身一礼,请陶应进去。

“哼!”

等了半天,没见主人郑玄出来相迎,却只出来一个传话的,站在陶应身侧的孙邵没说什么,典韦却目光一冷,不满地发出一声冷哼。

“打扰了!”

陶应忙给典韦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笑着向来人回了一礼。

“不知先生是康成公哪位高徒?”

陶应一边往里走,一边打听传话之人的身份。

“惭愧,在下乃老师最不成器的弟子,北海孙乾!”

孙乾在陶应面前不敢托大,不仅陶应在青州是个生杀予夺的大军阀,陶应的文彩也很斐然,孔融、蔡邕都是大为赞叹的。

“哦,原来是公佑,失敬失敬!”

陶应立即停步,再次向孙乾拱手一礼。

“啧啧,三国最着名的外交家,成就刘大耳朵霸业的关键人物之一,居然被郑老头饿得瘦骨嶙峋,太有眼不识金镶玉了吧!”

孙乾虽然出身寒门,好在大儒郑玄讲学授徒不论出身,才让孙乾有了学习的机会,这也是陶应对郑玄敬重的地方。

“呃,陶郡守知道乾……”

“那是自然,康成公弟子千人,真正大才者却不多,应自然知道!”

陶应打断了一脸诧异的孙乾,继续朝郑玄的讲堂而去。

“公佑,北海、东莱诸县皆缺一方令守,你要不要出来做事?”

来找郑玄除了拜访一番这个时代的大牛外,陶应主要的目的就是招人,此时碰到了心仪之人,立即抛出橄榄枝。

“呃,这个,乾要听老师的!”

……

“康成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晚辈佩服!”

陶应打量了一番已年过六旬的“倔老头”郑玄,又朝四下望了望堆积如山的竹简,不由肃然起敬。

“就是这个老头,成为后世经学家的祖师!”

陶应打量郑玄的同时,郑玄也在不动神色地打量着陶应。

“孔文举的弟子,居然是个‘逆贼’!”

“蔡伯喈一代大儒,居然与贼为伍!”

陶应在青州的所作所为,郑玄虽然隐居东莱,但也一清二楚。

不是郑玄有意打听,而是他门下的数百弟子,闲暇就议论青州及各地事,郑玄不想听都不行。

“晚辈得知康成公门下有许多高才,眼下的东莱及青州各地急需官吏治理,还望成公能推荐一些。”

拉扯了半天,不愿再与自始至终神情冷漠的郑玄浪费时间,陶应表明来意。

至于邀请郑玄替自己做事,陶应想都没想,郑玄连灵帝、何进、袁隗、董卓等人的账都不买,更不会跟着他陶应走,陶应不会自找没趣。

“老夫门下弟子粗鄙不堪,陶郡守还是让他们再多学几年吧!”

郑玄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陶应的要求。

若是为朝廷举才,郑玄会很乐意,但他绝不会将自己的弟子推进陶应的火坑。

“好吧,那就不打扰郑公治学了!”

陶应瞥了一眼郑玄身后侍立的孙乾、崔琰等人,起身告辞。

……

“呼!”

待出了郑玄的学舍,陶应回望一眼紧闭的大门,长呼一口气。

“算了,你的学生你就捂着让他们发霉、变质吧,我陶应也不稀罕!”

陶应抬头仰望天际,闭目默默感受着海风吹来的味道,县城虽然离大海尚有二三十里,但依稀能嗅到一股淡淡的鱼腥味。

许久,待脖子已发酸难耐时,陶应才低下头,一边揉捏脖子,一边对默默陪侍他的孙邵一番交代。

“长绪,东莱就交给你了,不仅要发展好农桑,兴修水利,还要大力发展海产,多造船、多招纳水手!”

未来攻取辽东,陶应想海陆齐动,东莱就是海路的最佳出发地,他要未雨绸缪。

“主公之前的交代邵已记下了,邵绝不让主公失望!”

随着一路行来,陶应的治理方式及战略意图孙邵已一清二楚,他同样不想输给一起归投陶应麾下的北海太守王修。

“莫要难为郑玄,但也莫要特殊对待,一视同仁!”

今日孙邵目睹陶应在郑玄这里失了面子,陶应担心孙邵事后报复郑玄,立即告诫一句。

“太史慈的阿娘及夫人,要时长接济,太史慈是个难得的将才,希望将来能为我所用!”

其实不用陶应特别交代,孙邵也不敢去难为郑玄,毕竟孙邵与郑玄是北海老乡,孙邵不会怀了自己的名声。

至于太史慈一家,陶应的意图很明显,孙邵知道该怎么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