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灵帝弃陶应(1 / 2)

第239章灵帝弃陶应

洛阳。南宫。嘉德殿。

昨日一场鹅毛大雪,直至天亮才停歇,整个洛阳城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道路行走变得艰难。

心情郁郁、身子孱弱的灵帝本不愿出被窝,但经蹇硕几番提醒,也想早日撵走何进,灵帝强打精神,裹着臃肿的袄袍,颤悠悠登殿参与廷议。

“吾等恭迎陛下……”

在一阵钟鼓齐鸣中,各按序列站立的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整齐划一地朝灵帝跪拜。

“开始吧!”

稍稍恢复了精神头的灵帝朝满殿叩首的大臣挥挥手,示意张让开始朝议。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待文武众臣分班站立金殿两侧后,得到示意的张让一甩手中拂尘,捏着嗓子尖声朝唱。

待唱完,张让眸子有意无意地从何进、袁逢、何苗脸上扫过,最后大有深意地瞄了一眼“风轻云淡”的蹇硕,退至一旁,垂手恭立。

“臣有本上奏。”

等了几息,见无人第一个站出来说事,司隶校尉张温站了出来,向灵帝启奏。

“陛下,汉阳叛贼王国勾连叛逆马腾、韩遂,集羌汉十数万兵马骤然围攻陈仓,陈仓岌岌可危,请陛下速速派兵平叛,以护皇陵安全!”

皇陵分布在长安周边,离陈仓尚有一段距离,但众人都清楚,陈仓一旦失守,长安就危如累卵了。

“这就来了!”

看到第一个出来奏事的张温,一上来就提陈仓之围,垂首的张让眉头一跳,眼角余光快速从灵帝、袁逢脸上扫过。

“不知是天子授意,还是袁逢这老贼蛊惑?”

张温当然不是得到了授意,而是出于他司隶校尉的职能,本着一片公心。

“这个张伯慎,果然老成谋国!”

今日第一个议题就是陈仓之事,精神大振的灵帝心中暗赞张温的同时,立即将目光投向了何进。

“大将军,皇陵乃我大汉根本所在,不容有损,你看由何人出兵平叛合适啊?”

灵帝一上来就将矛头对准了何进,这让何进心中很愤怒。

“若非昨日有夏恽告密,本将军今日定会落入你的瓮中!”

对灵帝迫不及待赶自己走的行为,何进内心很生气,但表面并没有显露一丝一毫不满,语气淡淡地朝金阶之上的灵帝拱手应对。

“叛贼王国与马腾、韩遂乃凉州悍匪,非一般人难以降服;且皇陵乃皇家重地,非忠心之人不可轻托,臣举荐西园军元帅蹇硕为帅,率兵平叛,定确保万无一失!”

向来与蹇硕面和心不和的何进一改往日的谨慎,直接推荐蹇硕,让灵帝眸子骤然一缩。

“若蹇硕离开了洛阳,这天下岂不是成你何氏的了?”

灵帝成立西园军,唯一的目的就是防范何进,若蹇硕离开了洛阳,手握北军的何进就无人能牵制,灵帝欲行废长立幼之事就更无从谈起。

一脸阴沉的灵帝久久注视着何进,心里有种感觉,与蹇硕对付何进的谋划被何进知道了。

不然,以何进昔日的性格,宁可推举手下僚属,或者朱儁、皇甫嵩、董卓这样的战将,也不会动蹇硕的念头。

“陛下,大将军所举甚善,臣附议!”

默默观察了几息灵帝神情的变化,又瞥了几眼神色有异的蹇硕,袁逢确认了夏恽消息的真实,为了对付陶应,立即出班声援何进。

“臣附议!”

袁逢一带头,杨彪、丁宫、马日磾、何苗、王允等大臣也站了出来,学着袁逢的样子,躬身到底,高声附和。

“臣等附议!”

袁逢、杨彪乃大姓士族的领袖,加之何进之言还算公允,不明就里的大姓士族、外戚成员纷纷附和何进所举。

“老臣附议!”

与陶应有着切肤之恨的中常侍张让、赵忠,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挺何进,至于蹇硕,本来就不一条心,二人顾不上了。

“我等附议!”

人天性喜欢随波逐流,见袁氏、杨氏、何氏、张让、赵忠等人主动带头,其他没多大主意的大臣们也纷纷站了出来,有样学样。

转眼间,朝堂上除了朱儁、皇甫嵩等寥寥少数几个武人外,几乎所有人都躬下了身,场面顿时“蔚为壮观”。

“不妥!”

一脸怒容的灵帝,没有采纳何进的建议,也不打算向满殿有逼宫嫌疑的大臣妥协。

“朕的西园军不能轻离京师,蹇帅亦不得轻易离开洛阳!”

这是灵帝的底线,他再次提醒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众人,不要挑战他的底线。

“朕意已决,为了稳妥起见,由大将军领兵平叛,车骑将军何苗辅助,将功折过!”

不打算兜圈子的灵帝,直接点名何进,语气中夹带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陛下,叛贼陶应已逃往青州,他定效仿张纯、张举之流,割据造反,为大汉根本计,臣愿率兵平叛!”

既然灵帝图穷匕首见,又拿何苗来威胁,何进也不打算藏着掖着,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陶应。

何进给灵帝表达地很清楚,不是他贪生怕死,不是他恋栈洛阳,而是相比于王国、马腾、韩遂,对付陶应更重要。

“济南侯陶应并非叛贼,何来割据造反一说?”

论理说,无论何进是***叛,还是北上击陶应,只要离开洛阳,灵帝的目的就达到了,可灵帝心中对陶应还有一分期待,不愿为了何进、赵忠报私仇而真将陶应逼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