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会让兰尼回来。”本内特说,“我会让他回到管理层,我会让他成为球队的主席,如果你愿意,我也可以让他去教练组。”神满意了吗?
于飞一副松了口气的样子,语气亲和地说:“太好了,我还以为你真的一点都不想要超音速球迷的好感了。看来是我误会你了,克莱。”
“球迷是球队立足城市的根本,我怎么会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呢?”本内特回应道。
“没错,我们不仅要赢球还要打造球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球队与社区之间的联系.”
这可能是NBA里发生过的最荒谬的事情之一。
一个球员滔滔不绝地谈论如何让球队与当地球迷的关系更紧密。
社区活动通常是球员最厌烦的事情,因为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代表球队进行各种各样的义举。
对他们自己来说,这固然可以增加自己的球迷,但除了明星球员之外,多一个球迷少一个球迷又有什么区别?
本内特心不在焉地听着,最后只说:“好的,我会让人安排。”
几天后,超音速的季前赛训练营开营。
这注定是一个特别的赛季。
于飞身边除了劳森、林凯文和蒂姆·格罗弗之外,还多了几个随行的作家和拍摄组。
乔丹在公牛的最后一季,NBA娱乐部门就派出一个拍摄组跟队整个赛季,拍下数万个小时的比赛素材来为未来的纪录片做准备。
今年,于飞以拯救的名义回归西雅图,NBA娱乐的决策者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这件事的噱头足够大,所以他们再次派出了摄制组。
除了联盟的摄制组,于飞身边还有来自《体育画报》的作家杰克·麦卡勒姆,他已经获得了于飞的授权,将在未来两年内出版一本关于于飞的自传。
麦卡勒姆为了方便采访于飞及其身边的人,便申请跟队,超音速这边也干脆地同意了。
这些变化让于飞感觉生活在戏剧之中。
由于身边有人拍摄大家会不自觉地“入戏”。大家都知道有人拍摄,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出现在纪录片里,所以,开始有人背名人语录,有人故意做一些蠢事吸引眼球。
最典型的就是超音速队内的四年级前锋约什·柴尔德里斯。
柴尔德里斯是2004年的乐透秀,过去三个赛季表现得不温不火,与其他NBA不同的是,他来自斯坦福大学,一所看起来不像能产出NBA球员的学校。
来自世界顶尖学府的柴尔德里斯一直以思想者自居,同时也是罕见的敢于挑战于飞的年轻人。
开营第一天,柴尔德里斯注意到摄制组的镜头总是对准于飞,于是,他向于飞提出斗牛。
“大飞,我在过去的这个夏天特训了持球进攻,可不可以请伱指点一下?”
柴尔德里斯留着复古的爆炸头,看起来就像70年代穿越过来的人。
“你想我怎么指点?”于飞问。
柴尔德里斯自信地说:“1对1。”
本来心不在焉的杜兰特突然认真地看过来。
趴在一边接受训练师按摩的罗伊笑说:“JC,大飞可是不会放水的。”
“不需要放水。”柴尔德里斯惊人地说,“我未必会输。”
于飞没有拒绝的道理。
两人由投篮来决定开局球权,于飞无悬念获胜,柴尔德里斯的投篮看起来就像粗糙版本的肖恩·马里昂。区别是,马里昂虽然姿势丑陋但人家能进,柴尔德里斯看起来却不像能进球的样子。
柴尔德里斯拍拍手说:“大飞,来吧,你不一定能在我头上得分!”
可是,柴尔德里斯的防守破碎的速度比他在投篮上出洋相的速度更快。
于飞虚晃后一步撕开他的防守,只运一下便收球,大步跨进篮下暴扣得分。
“我看不如这样吧。”于飞转过身来刚好对准了镜头,“只要你能防住一球,就算我输了。”
无论如何,于飞很高兴依然有年轻球员敢于挑战自己,这说明他已经初步摆脱了坏蛋形象。
但这不影响他狠狠收拾一顿柴尔德里斯,毕竟现场有摄制组,要是当众出丑,难不成他要没收摄制组的机器吗?
嗯,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