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这么多儿子有什么用~
于姑母内心的想法贺宣不得而知,不过小竹的亲事后面还要靠于姑母,双方的八字都在媒人手中,要找人合八字,然后谈聘礼,酒席,定亲,等小竹十八岁左右才会成亲。
送走于姑母,把老母鸡剩下的也让于姑母带走,虽然是剩菜,可两个人能吃多少,贺宣就只喝了两碗汤,等于整只鸡都给了于家。
于姑母可不觉得丢人,都是好菜呢!推辞了两回,还是高高兴兴的带回去了。
时间一日日的过去,余叔余婶跟小竹慢慢也适应了身份的转变,偶尔小竹还能在院子外面跟余家姑娘说上几句话。
小竹提出给一两银子加一身衣裳的彩礼,余叔对小竹的态度也好上不少,在村里一两银子的彩礼不少了,更别说衣裳。
余家也不是苛待女儿的,这点银钱自然是给小兰做身衣裳,剩下的收着当压箱底。
牲口棚的母羊肚子很大了,有粮哥这几日都不去县里,专心守着母羊,等待生产,晚上也时不时的去看两眼。
贺宣的羊奶断了快一个月了,可能是天气冷的缘故,生过的那只母羊断奶了,家里只能尽量给羊棚加些稻草,让三只羊不被冻着。
快生产的母羊被隔离出来,单独空出来一个羊圈,里面有稻草,外边还生个炉子,有粮前半夜时不时去看看,炉子四周有石灰板挡住,不担心起火,就怕母羊不小心把石灰板弄掉。
动物看到火会害怕,可是冬日里有个暖源,也会不由自主的靠近,母羊就呆在离炉子最近的稻草堆上,汲取温度。
半夜这只母羊就发动了,在牲口棚咩咩叫,有粮哥是早上去的时候发现的,母羊还没生出来。
应该是第一次生产,不太好生,余有粮看看母羊的羊水已经流了不少,赶紧去厨房让于大嫂帮忙煮葱水,就是用大葱煮水,煮到水剩下一半左右,给母羊灌下去,可以催产。
贺宣吃完早饭,也去牲口棚,母羊就趴在羊圈,肚子鼓鼓的,感觉比第一只母羊生产的时候还要大些,难怪小羊生不出来。
忙活到快中午了,母羊生了第一只小羊,是白色的,湿漉漉的一小团,有粮哥说肚子里还有小羊。
给母羊喂了些食水,恢复力气,第二只出来就快一些,大约半个时辰不到,小羊毛有些微黄。
两只小家伙都是母的,趴在母羊边上喝奶,羔羊跪乳,前面的蹄子往后弯曲,趴在母羊的腹部喝奶。
贺宣看了这一幕,感叹着两只小羊喝奶,估计自己的羊奶还要等等才能供应上啊。
人家母羊的奶本来就是喂羔羊的!( ???)
在家呆了好些日子,贺宣想进城一趟,逛逛,拜访下周夫子,把这几日的文章都带上,要是夫子有空,还能帮自己指点下,既然拜访夫子,自然要准备些特产。
把家里的挖来的冬笋带上几颗,在带些南瓜芋泥饼,里面加了石蜜,煎好后撒上芝麻,香甜软糯,不仅给周夫子带了一份,还给朱宇博他们带了些。
贺宣跟于大嫂说一声,午饭不回来吃了。
出门的时候不算早,在家休息了几日,就有些起不来了,先到脚店把东西放好,好久没逛集市了,冬日里的集市比往常还热闹些。
吆喝声,交谈声,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贺宣没有特别想买的东西,只是找比较干净的摊子,慢慢的看过去,有家里妇人做了千层底,过来卖的,一层层很扎实,直接在背篓上卖。
摆了许多干果的摊子,有核桃干,花生,红枣干,杏仁,南瓜子,还有些不认识的。
贺宣买了一些杏仁,这个可以煮羊奶喝,干吃味道也不错,做生意的小贩不是自己种的果子,而是在附近几个村子收的,在家里晒干来集市上卖。
最热闹是是卖红纸福字的摊子,围满了人,妇人们挤挤挨挨挑选着红纸,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不管是做灯笼,还是红纸包,对联都要用到,每年也只有腊月的时候才会出摊。
贺宣没有走太远,拎着杏仁纸包回到铺子,店里有客人开始忙碌,在后厨把自己的背篓背上,出发去学馆。
看门的大爷给贺宣开了门,问有什么事?
贺宣刚来的时候跟大爷差不多高,现在已经高出一些了,拱手道:“今日来拜访夫子,有些文章还望夫子指点。”
“小公子真是用功,休假了还做文章,你在前院稍等,我去通报下。”
大爷让贺宣进屋,就在前院等候,自己去后面通报。
看这样子,估计来找周夫子的人不少,大爷已经习惯了。
贺宣在房檐下看着院子,有些不适应,往常都有同窗在院子里游戏,时不时有交谈声,现在只留下三两只不肯离开的麻雀,院子里的大树掉光了叶子,显得有些冷清。
周夫子身穿靛蓝色交领披袄,带着冠帽,从后院走来。
贺宣看到了迎上前,给夫子行礼。
屋外有风,站了这一会儿,贺宣的鼻子有些红了,总感觉鼻涕水不受控制的要留下来。
下人开了门,放好炉子,等两人进屋后,退到一边,煮茶水。
跟着夫子进屋,贺宣先问候了周夫子近日身体可好,“前几日下雨,天气寒冷许多,还望夫子保重身体。”
“好好,我身体健康,你有心了。”
哪个当老师的不喜欢学子关心自己,尤其是贺宣往日读书用功,在周夫子这里印象很不错,放假了还回来关心自己,摸着胡子笑呵呵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