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丝瓜络鞋垫(1 / 2)

贺宣想用这丝瓜络做双鞋垫,现在的草鞋磨脚,布鞋又不好清洗,即使贺宣这样爱干净的,穿久了鞋子,也会出汗有味道,要是做双丝瓜络鞋垫,透气舒适。

贺宣让余婶去别家问问还有没有多的瓠,自己可以用玉米或者红薯换。

余婶不明白公子的用意,还是照做了,这个时节,瓠已经晒得差不多了,跟其他人家换了十几个瓠。

拿回家,把表皮剥了,甩出里面黑色的籽,就是一个“洗碗布”了,要是觉得太大,还可以切成一段段的,这东西不沾油,洗碗特别好。

贺宣捏了捏,瓜络还挺有弹性的,按照记忆里先用两个瓠试试看,能不能做出鞋垫。

余婶把瓠洗干净,晾晒了一下午就干了。

一整个的瓠中间有不平整的地方,贺宣让余婶从中间裁开,把芯取出来,剩下的都是边缘,薄厚就差不多了。

摊平之后,用大石头把两张瓜络压严实,鞋垫要平整些,隔了一夜,这瓜络已经变薄薄的两张了,还是很好定型的。

按照贺宣的尺寸,把瓜络分为四份,用刀裁好,就可以用了,不过贺宣要求高些,让余婶给两片瓜络缝合,才放到鞋子里面。

踩上去有些空气感,软软的,不怎么刺挠,贺宣让余婶再做几双,给小竹也做些。

拿了一个丝瓜络,贺宣从中切断,做了一个搓澡球,每次洗澡总是感觉没搓好,这回有肥皂有搓澡球,才算完美搭配。

贺宣有了洗澡神器,每日一澡,直到天气变凉了,减少了洗澡频率,今年一定不能跟往年一样,一整个冬季都邋遢着,可以去城东瓮堂里泡澡。

余婶把家里的棉袍,夹袄,褥子,厚被子都抱出来趁着日头好晒一晒,贺宣去年的棉鞋还能穿,已经晒了好几日,今年的棉鞋于姑母正在做。

家中一切都不需要太费心,贺宣就想琢磨下红薯粉条。

上次的粉条不成功,可能跟天气有关,现在凉快下来,再试一试,几率就会大一些。

光靠家中这几人做,还是太费事情了,贺宣打算去县城订个小号石磨,家里日常也可以用,做红薯粉条也合适。

今年的稻谷脱壳,玉米磨粉是余叔和小竹去的,平时还好,一遇上秋收后,年节前,家家户户都想吃点好的,村里的石磨就要排队。

石磨村里没有人会做,对石材的要求高,制石的匠人也没有,贺宣让杂货铺掌柜的帮自己定一个,过些日子进城取就好。

贺宣还想买杆秤,可惜了一年过去都没遇上,贺宣想要的是大的铜秤砣,铜是受官府监督的金属制品,比较金贵,而衡器又不能随便用其他金属代替,铁容易生锈,石秤砣倒是有,就是不太精准,贺宣不急着用,就想买好一点,往后都省心。

在商河县,贺宣倒是有看到小的戥子,不过只能用来称银子,药材等物,跟贺宣想买的差距太大。

村里和县城的大铜秤都是里甲等安排购买的,可以采集每个村庄粮食重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

铜秤倒不是不可以外卖,而是附近没有铜矿和铜匠,想买只能等合适的时机。

等了几日,贺宣进城买些纸张,笔墨,小竹去杂货铺和粮店买家里的用品,现在小竹也能独当一面了。

买好后两人在书铺集合,直接回家。

余叔把石磨从驴车上拿下来,整个石磨大概就贺宣两手围抱这么大,两扇石磨中间有个圆形木块,接触面上有整齐的磨齿,下扇石磨大些,磨好的面粉会在外围,可以从开口处流到底下的木桶。

石磨先放在屋檐下,打算在院子里做个架子,放的高些,底下才能放木桶。

这个石磨的大小是可以人力推动的,要是用毛驴,给石磨加长木头连接,也能使用。

今日就先把石磨清洗干净,放在凳子上,家里几人轮流上阵。

洗好的红薯切小块,放到石磨孔,余叔单手转动石磨,红薯浆就流下来,比上次用石臼打的还细些,就能多出些淀粉。

贺宣和小竹把木桶里的淀粉清洗,过滤到小水缸里,四人忙了半下午就停了,这次试验少做些,上次浪费了两筐红薯,把余叔余婶和小竹心疼的不行。

第二日,把水缸里的水倒出,留下淀粉,放到笸箩上晒干。

晒干后继续上次用竹篮子制成红薯粉条,一直到这里都很顺利,贺宣吸取上次的经验,红薯粉条黏糊一方面是因为天气热,还有可能是少了步骤,制好的红薯粉条,放在冷水桶里,就不会黏糊,贺宣让余叔多换几桶水,就像给粉条洗了几次澡。

傍晚的时候,红薯粉条上了竹竿,还是挂在房檐下,这次一竹竿都没挂满。

怕过夜会坏,浪费了,中午和晚上两人都是吃的粉条。

余叔余婶带着担忧回去了。

第二日一早,贺宣起来的时候发现粉条还算成功,这次不臭也不黏糊,但是没有冻硬实,白天再晒晒应该会好。

贺宣正高兴以后会有粉条吃了的时候,门口有人敲门。

是贺家老宅的管事,怎么会突然过来?

贺宣在正堂接见了管事,管事是第一次来贺宣这边,看到正堂屋子的墙灰白色,有些惊奇,不过自己是下人,不好问四公子。

“四公子,老爷今日请您回去商量事情。”管事说道。

“大兄可有说明是何事?”

“跟三爷娶亲有关。”管事答复。

“成,我知道了,你先回吧,我收拾下就去。”贺宣早饭都还没吃,一早上光顾着看粉条了。

吃完早饭,贺宣去了趟老宅,也没什么事情,就是通知贺宣,贺信十一月二十六成亲。

因为老宅这边几兄弟虽然分产,但是没有分家,贺母就要给贺信主持婚事,贺信今日也请了上午的假,在家安排好之后去作坊。

贺宣询问了几句具体的安排,贺信只说作坊这边要请三爷爷协调下,贺宣到时候来吃席就好。

贺宣也就不管了,反正老宅这边根本没把自己当家人,连个族人都不如,贺宣顾忌着古代的孝道,偶尔来给贺母请安,贺母都不露面,贺宣也就只管年节送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