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小传+完本感言(2 / 2)

十月,朝堂群臣议裁官,馆阁之臣汴河五连跳,苏良一怒跳汴河。赵祯曰:为大宋江山舍命跳河者,唯苏景明耳,实乃朕之子房。

十一月,赵祯设宴请诸卿,传世名画《冬月笋蕨馄饨宴》诞生。

十二月初,御史中丞唐介骂君外放,苏良总领台事。

十二月中,苏良痛骂辽国大王耶律重元,怒掀辽使饭桌。辽国使团遭驱逐出境。

十二月底,苏良怒斥东瀛特使,举荐侍卫步兵司营副指挥使曹护做东瀛岛王。

……

皇祐四年正月,苏良见神童方仲永,劝仲永以己之事,劝学世人。

二月初,百家学院农艺工艺大展于城郊举行,百姓得《农艺工艺书》,甚喜。

二月中,全民掀起士农工商排位之争,朝堂再现士农工商名次之辩,苏良定乾坤。

二月底,苏良言全民变法论,变法趋近高潮。

四月,苏良赴眉州,查眉州知州身死案,愤青文人误眉州,苏良公审道真相。

五月,侬智高南境造反,苏良任御史中丞。

六月,苏良至广州,以杀立威,高呼:我叫苏砍头,广南两路的天。

七月,狄青携西军见苏良,南境之战,一触即发。

八月,狄青奔赴昆仑关,一战惊天下,苏良奔赴交趾边境,杀伤交趾八千兵。

九月,苏良因嗜杀屠戮属国之兵被惩,任谏院左正言。

十月,苏良撰《兴武策》,质问赵祯做守成之君还是盛世明主。

十一月底,苏良擢升为谏院右正言。

……

皇祐五年,正月,三国使团殿前上演全武行,桑家瓦子上演新型滑稽戏:三使闹元日。

二月初,赵祯命众台谏外巡,特旨纠察地方,苏良奔赴京东东路。

三月,苏良入青州,解侵街强拆之事。

四月,苏良入登州,立布告:登州港三禁,约束高丽商人。

五月,苏良与海东孔子高丽名相崔冲论辩,展现大宋国威。

五月中,苏良挚友周元溺水而亡,苏良返京。

六月,吴育、包拯、苏良三人,查周元溺水案,奔赴京东西路南京城。

六月中,苏良断案,南京国子监许徽之受审,南京国子监降为府学。

七月,赵祯欲大修《宋刑统》,重法治,弱情理,苏良劝服反对者晏殊父子。

七月底,苏良擢升,加衔青州观察使。

八月,女真人入汴京,盼联宋灭辽,苏良曰:不可引狼入室,大宋不需实力如此差劲的盟友。

九月,苏良之妻唐宛眉任淳淑郡君,子苏子慕任太常寺奉礼郎。

十月,柳永病逝,苏良请词。赵祯曰:太平盛世,醒时多读杜诗,醉后小吟柳词。

十一月,苏良以商人灭细作,常驻使馆计划开启。

……

皇佑六年元月,张贵妃薨,苏良拒官家追封皇后。

三月,苏轼大婚,苏良赠《国策三百问》。

三月,苏子慕结娃娃亲,曰:棉花婚约。

三月底,大宋西北支柱范仲淹病逝,苏良奔赴西北,煕河拓边之策开启,曰:西征。

四月,苏良入煕河镇,吐蕃灭脱窝部落。

四月底,苏良入河湟,欲不费一兵一卒,统一煕河诸部落,不战而劝降吐蕃诸部。

五月到七月,苏良劝降之策达成,狄青率五万大军深入河湟拓边。

八月,苏良生擒唃厮啰,拿下青唐城,河湟拓边结束。

九月,苏良与狄青大败西夏军,兵临西夏卓啰城,煕河镇百姓为苏良建生祠,名曰:苏公祠。

十一月,苏良率禁军返京,高呼:全军同衣,死者为大!十二月,苏良与东瀛特使清源有德辩海上商事,苏良用计戏耍辽使、东瀛使、高丽使。

……

至和二年,元月,东瀛高丽全面开战。

二月,有商人拟建汴京二十四街,苏良曰:富数人而穷万民,不可为也。

三月,大宋与西夏全面开战,重骑兵追击西夏铁鹞子。

五月,河湟惊现用工荒,苏良以国债契约,献筹钱之法。

七月,苏良为国债下江南,筹钱灭内奸,王安石西湖骂无骨文人。

十月,赵祯、曾公亮、苏良入河北,考核河北禁军战力,后者得主攻重任。

十二月,龙羽军携灭夏阵亡将士名单归来,全民迎军。

……

至和三年元月,宋辽大战开启,苏良任东路监军。

二月,白沟河上,宋辽大战,燕云汉民皆降大宋,辽军惨败而逃。

三月,东路军监军苏良以赵祯为饵,灭辽国大军,过涿河,兵临幽州城。

四月,苏良破幽州,赵祯生擒辽国枢密使耶律良。

五月、六月、七月,苏良以战车计,狂揍辽国皮室军,燕云十六州尽归大宋。

八月,九月,宋军总攻辽境,苏良率军入东海,劝降熟女真。

十月,苏良灭生女真,与三路宋军合围耶律洪基。

十一月,辽国皇帝耶律洪基被擒,辽灭,赵祯率大军回朝,苏良助王安石改造辽境。

十二月,苏良返京,拒入中书为相。

……

嘉佑二年元月、二月,苏良知贡举,省试题难,难于上青天。

三月,苏良东华门前唱名,曾巩、吕惠卿、张载、程颐、苏轼、苏辙等人皆中进士,参加琼林宴。

……

嘉佑三年,二月。

苏良携家人出行,以三载为期,代大宋皇帝赵祯巡视天下,其曰:大宋盛世可期,吾非白来一遭,快哉!快哉!……

……

完本,撒花,感谢诸位书友的支持。

这本书,超出预期很多。

上了三江、入了精品,破了职业生涯记录,虽然最后数据有些下滑,但已经很满足了。

感谢阅文!感谢起点!感谢责编好运大大!感谢我的运营官火焰之星!感谢所有的书友们!接下来,再聊一聊书吧!其实,本书的核心一共八个字:以言扶宋,全面变法。

言,即台谏。

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

仁宗朝,是御史谏官们最风光的一段时期。

变法,则是改良版的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张居正变法的组合体。

仁宗朝,虽已有三冗,有宋夏战争,有侬智高之乱,有王则兵变,有夏辽岁币,但国家整体还是上行的。

范仲淹、富弼等人发现了一些问题,然后有了庆历新政。

可惜,庆历新政是雨过地皮湿,持续了一年多便戛然而止。

在我眼中,庆历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绝非党争,既不来自于变革派的更张无渐,又非保守派的疯狂反对。

而是,仁宗过软,范公无权。

若赵祯如秦孝公那般坚韧,范仲淹如商鞅那般果决,变法成功的概率将会大许多。

再举一例。

王安石的熙宁变法能持续数年,甚至对北宋末年依旧影响深远,主要原因便是:神宗的力挺与王安石设立三司条例司,架空了两府。

变法,必须以君王为帅,宰执为将,缺一不可。

所以,本书的核心就是:变法,应先变君王之志,再变宰执之权,最后才是吏治与新法。

有书友称,我过于美化了王安石。

可能有,但我觉得这应该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王安石吧!不贪财,不好色,爱妻,尊贤,重教,私德无瑕,一生只为变法强宋。

他的反对者,绞尽脑汁也就找到了他两个缺点:拗和邋遢。

这就像清王朝抨击大明贤后马皇后那般,找到最后也只找到了一个“脚大”的缺点,更衬托出了她的伟大。

如果选出一位官员来代表大宋的士大夫精神,一定是范仲淹;但如果选出一位官员来改造大宋,一定是王安石。

就像大明可以没有海瑞,但必须有张居正一样,大宋可以没有范仲淹、没有包拯、没有唐介,没有三苏,但不能没有王安石。

看了梁启超的《王安石传》和邓广铭老师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后,我更加觉得王安石是一位未镀金身的圣人。

另外吐槽一点:被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影响较深的书友们,不妨看一看上面两本书,荆公到底是利宋还是害宋,自有答案。

王安石的系列新法,我除了不喜保马法外,其它都挺喜欢。

这个书中所谈已经够多,不再赘述。

只总结一句:历朝历代(封建王朝),使得国富民强、社会安定的方式,永远不是掠夺富人的蛋糕喂给穷人,而是将蛋糕不断做大,让富人吃不下,穷人才有吃上蛋糕的机会。

衷心希望订阅过本书的书友们。

即使忘了书名、忘了剧情,但当有人提起“怂宋”二字时,隐约还能想起在仁宗朝时期的一個平行宇宙里,有一个年轻人曾认真又执着地救过宋。

……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写得太急,没有存稿,导致一些情节有虎头蛇尾的情况,逻辑不够自洽,下本书一定吸取教训,多留存稿,稳定更新。

新书很快就会发布,历史分类,大宋徽宗朝,稍后会有通知,求各位给个支持。

小水在此,躬身,拱手,拜谢!(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