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9章:下江南!不购国债的江南商社(2 / 2)

这些事情,不违法令,但坏风俗。

苏良无奈一笑。“法无禁止即可为。并且这些商人皆非官身,不惜名的实在太多了!”

曹佾点了点头,道:“有钱了,他们便爱上了寻求刺激,但只要没有触犯法令或未被抓到,官府就无法整治他们。”

“但我王安石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王安石挺起胸膛。

“别,别,介甫,且不可用你的道德标准要求天下人,天下人若都像你这般,恐怕勾栏瓦舍的生意是做不好了!”曹佾道。

这些消遣陋习,自古有之,乃是民间财富集聚后的伴生产物。

不可避免。

一旁的苏良也认可地点了点头。

若天下人人都能以王安石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那大宋早已经是盛世了。

……

八月二十一日,近午时。

苏良一行终于抵达了江南区域的中心地区。

杭州城。

他走下码头,望着前方的繁华街道,情不自禁吟起了柳永的那篇名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柳七先生所言非虚也。”

杭州城乃是两浙路的路治,现有人口已逾五十万,乃是江南最富裕之州。

城内外,山水湖泊甚多,其中纺织业和酿酒业更是号称诸州第一。

很多游历过杭州的文人士子都认为,此地比汴京更宜居。

很快。

三人便随着刘三刀,来到城内繁华处、一座早就安排好的宅院内。

苏良、曹佾和王安石三人,皆为知名人物。

认识他们的官员商贾甚多,租住宅院比住在客栈更不易被人发现。

随即,众人吃罢一顿全鱼宴。

稍作休息后,便按照在船上安排好的分工,开始各自为属下布置任务。

曹佾负责查探杭州城的商人。

他将在两日内把杭州所有大商人的信息整理完毕。

一方面摸清到底是哪些商人拒绝购买国债,是何原因;另一方面要将那个向他写信称受人威胁,不敢购买国债的丝绸商孙然带回宅院。

王安石负责查探杭州城的官员。

他将在两日内对杭州的主官进行排查,确定此事到底是官员失职,无能力促动商人购买国债,还是有官员与一些商人同流合污。

苏良则负责查探杭州的百姓。

他将在两日内搜集杭州近期的所有小报与州报,了解杭州百姓对国债的看法,以及杭州最近发生的大事件。

杭州的小报文化,与汴京城不相上下,乃是了解地方信息的最佳渠道。

……

眨眼间,两日过去了。

八月二十三日,午后。

苏良、王安石、曹佾汇聚在后厅内。

王安石率先道:“杭州州衙对购买国债的宣传力度尚可。”

“此事本应由两浙路转运使、杭州知州余敬负责,然其突然染疾,又临近致仕,事情便交到了杭州通判顾岳的手里。”

“顾岳还算称职,一直宣传购买国债之事,当下的州衙门外与商人经常出现的地方,都还贴有购买国债的倡议书,两日更换一次,并且顾岳还亲自去商人的家里拜访过,可惜效果甚微……”

曹佾接着道:“杭州通判顾岳去找的那个商人,乃是江南商社的社长,真名不知,都称其为智叟。”

“这個智叟,年逾古稀,涉及的产业甚多,几乎控制着江南近七成的纺织行当和印刷行当,还有海上贸易行当。”

“据查,整个江南商社的社员,皆未购买国债。”

“而在江南区域,唯有身家超过五万,并且还要在江南商社压钱两万贯的人,经过考核,才有资格成为江南商社的社员。”

“杭州城内,购买国债者皆为非江南商社商人。此外,丝绸商孙然在三日前出海,预计归来可能就要半年了。我预计,他可能是被逼着出海的。”

……

最后。

苏良开口道:“我从小报和街头百姓讨论的信息上得到的内容,与你们相差不大。”

“杭州通判顾岳对国债之事还算是上心尽责,但是收效甚微。并且,他和杭州知州余敬因上一任的杭州知州韩琦过于优秀,并不是很得民心。”

“此外,商人们对购买国债微词颇多,有些人甚至将其称为劫富济贫,朝廷最后不可能照息还钱,这些消息的源头,目前还正在侦查中。”

……

王安石总结道:“目前看来,地方官员的错漏不大,问题大概率出在这个江南商社上面,我们须好好调查一番。”

苏良和曹佾皆认可地点了点头。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