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市场换技术(2 / 2)

像五二三、吴惊、陈思成、郭帆等,都是前几批前往学习派拉蒙交流的人员。

从好莱坞回来后,他们分别拿出了《寻龙诀》、《战狼2》、《唐人街探案》、《流浪地球》……

这是学得好的,也有白学的,肖央也去了,回来后要搞特效大片,结果拍出一部《天气预爆》,扑了个街。

派拉蒙之后,华纳、索尼、迪士尼、环球几家大厂也陆续推出了包括动漫制作、高概念影片/IP开发、编剧、艺人经纪,以及制片及企业管理等各种类型的培训交流计划,总人数达到200人。

这些人都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中流砥柱,交流计划展开的数年时间,正是中国电影迅猛发展,电影票房记录疯狂不断刷新的时间。

当然,好莱坞也赚麻了,那几年,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水涨船高,《复仇者联盟4》更是狂砍四十多亿票房。

可惜这种双赢的状况只持续了五年,就开始毛衣战,跟着又是疫情,交流被生生中断。

跟着好莱坞又深陷LGBT的政治正确困扰,自己也实力大减。

双方的交流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对于这种学习交流,MPAA根本无所谓,2013年都能搞,更何况是1993年,他们马上就同意了。

……

而中影这边呢,开放港片进来之后,中影原本吃得肚满肠肥。

但是随着这两年录像厅的普及,尤其是VCD这玩意儿发明之后,盗版开始猖獗起来了。

电影市场和音乐市场不一样,盗版磁带、盗版CD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地唱片业的繁荣。

因为很多正版的渠道深入不到密集的发行点,这时候就要靠盗版来填充。

盗版的存在让流行歌曲广为传唱,有助于扩大歌手的知名度,助长专辑销量,商演价格。

正版与盗版共存的九十年代,广州有一百多家唱片公司,每天都是几车皮的唱片运到全国各地,赚老了钱了。

但电影就不行,偏远地区本来就没啥票房,发达地区又被盗版侵蚀,损失惨重。

田聪明部长单独和杨叶见面,问他为什么这次要来当说客。

杨叶直言自己也是MPAA的成员,非来不可的。

另一方面,杨叶也向田聪明介绍了一番世界影坛的状况。

现在好莱坞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侏罗纪公园》的横空出世,意味着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正式成型。

这种高概念电影触使人们走进电影院去观看,尽管有录像、电视等新媒体,但美国院线丝毫不受影响,反而越做越好。

各国、地区的电影想要对抗,就必须跟着升级,否则自己的电影市场就会被好莱坞大片蚕食殆尽。

田聪明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放好莱坞大片进来呢?”

杨叶心说,当然是为了赚钱啊。但他还是一本正经地说道:

“这和改革开放是一个道理,邀请海外资本进来投资设厂,招募我们的工人。

虽然赚了我们的钱,占了我们的市场,但我们的工人因此学到了技术,商人因此累积了资本。

文化事业也一样,只有让好莱坞有钱赚,人家才愿意进来投资。

也必然会为我们招募、培养人才,这个就是……市场换技术。”

“所以你建议好莱坞搞了一个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

“是的!”

田聪明蹙眉思索了一会儿,问道:“你说世界各地的电影都会被好莱坞蚕食殆尽,那么香港电影也会?”

杨叶道:“港片只是在亚洲暂时有点优势罢了,但随着好莱坞的持续推进,必败无疑。

因为港片大多是作坊模式,在好莱坞的工业大片面前,没有任何优势。”

田聪明又问:“没有办法补救吗?”

杨叶摇摇头:“不需要救,香港电影最终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部分。

如果港片一直保持强势地位,反而没有办法融入了。

只有被好莱坞击溃,失掉海外市场之后,这帮人才会前来内地寻找新的市场。

到时候,技术,资金都会转入进来,为内地电影业培养人才。”

田聪明奇怪地道:“你是香港电影人,为什么完全不为本土考虑呢?”

“正是为本土考虑,我才会说出这番话的。毕竟,主动融入和被动加入,是两码事。”

杨叶的这番话,也正是他放任台湾八大片商和香港电影界关系破裂,而不肯出面的原因。

后来虽然在台湾和八大片商见了面,但他根本就没有调和双方之间的矛盾。

反而让八大片商投资谨慎点,搞到港片现在很难拿到台商的投资了。

“我明白了!”

田聪明回去之后,没过几天,就和MPAA达成了一个五年协议。

协议主要内容是,每年引进20部好莱坞电影,分成比例15%。

而第一部引进的分账大片,被确定为《侏罗纪公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