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书坊(2 / 2)

武兴二十一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江浙军政府十分平静。

他们首先开始在其他几个县贯彻中央的政策,在军队的帮助下一切颇为顺利。

这些政策保证了佃户的利益,更是将统治完全下放到镇村,将权力从地主士大夫的手中夺了回来,保证了百姓们的权益。

不过,纵然是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但是此时天灾依然在大地上纵横,该收不上粮食还是收不上,还好严凌当即下令从江浙的府库之中运粮,及时地救济灾民,百姓们自然也不会如同以往那样,踏上流浪的道路,纵然饱受灾害之苦,但是至少现在依然有着生的希望。

一时之间,乡野之间尽闻歌颂越王仁义,首辅贤明之声。

虽然此时长乐书坊由于东家的起事,已经在各个省府被全面驱除,但是这些消息依然不胫而走。

在这个乱世,能够吃饱饭,不受战乱,已经是犹如桃源一般的存在。

虽然这些消息,被各个士绅极力封禁,看做是“匪逆邀买人心”之举,奈何这种东西根本禁止不住,甚至民间还津津乐道,私下里聊天,说到激昂处,时常有人爆出

“要是他们快点来就好了”

之类的语句。

朝廷和士绅们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切的,有王二等人“珠玉在前”,他们倒也不敢像从前那样小看百姓的力量了。

他们很快便效仿着曾经的长乐书坊,创办出一些报社,试图掌握舆论。

奈何长乐书坊太过机警,早在起事之前,就已经把印刷的各种用品以及工作人员全部撤走,导致他们只能从零开始。

虽然一些器物他们可以模仿,甚至时论的表面做得一模一样,但是长乐书坊用的一些后世的宣传手段,他们却是无论如何都学不去的。

比如说,长乐书坊哪怕是报道一些有偏向的内容,也是尽可能地保持着公允的表象,只是在暗地里增添一些私货,由读者自己读出,体悟。

他们就不一样了,公然抹黑,说江浙军政府“礼乐废除,与蛮人何异”,更是“不尊孔圣教诲”,以一些“旁门左道”取士,“鱼肉士绅”,早晚会“自取灭亡”。

这种东西,看到的人都会觉得可信度为零。

抹黑太过,反而会激起逆反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民间舆论所宣传的江浙军政府,和大众印象里的,实在太搭了。

早在明初就开始进行的宣传,到这个时候,已经深入人心了。

而大明其他的那些书坊,搞的则是差距太大,要是能够实锤也就算了,偏偏和事实南辕北辙,这就导致他们很快便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百姓宁可听市井流言,也不肯再去看书坊里的时论。

到最后,皇帝开办的“大明书坊”只剩下群臣和宦官们为了讨好皇帝还在购买,其余的士大夫们开办的,更是只有一群地主乡绅在捧场。

就连大明的士子们,也不想浪费钱。

反而是他们的卖力抹黑,导致江浙军政府之中发生的种种,传遍了整个大明,江浙军政府的名声更旺,一时之间,竟有了“天下向往之”的苗头。

而随着流言的越发传播,也被一些反王给注意到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