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洵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方的果断以及回答时那股悍勇的气质,甚是得他的心意,他对于严时昭更是赏识了。
这一番君臣的奏对,便将这大军的统帅之位给定了下来。
旁边的臣子们听着,不由地对前方的严时昭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严时昭如今也不过三十六岁,就已经官拜五军都督府都督,还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可以统帅大军出征。虽然这个年纪不算特别小,但是相对于朝廷里一群老古董而言,却是绝对的小年轻,甚至就算是那些民间闻名的“神童”,这个年纪,也顶多是个六七品的小官,还在苦哈哈地熬资历。
但是人家也确实有才能,和其他的勋贵不同,这个统领大军的机会,确实是严时昭能力的体现。否则纵然因为之前的立储一事使得皇帝十分偏向陈国公一脉,也定然不会将大军交到他手里。
说不定之前那辽东的战功不过是虚报,到时候一打鞑靼就会原形毕露。如今如此看好,要是战败,那可就丢了老脸喽,更不必说会被皇帝责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嘛。
也有人这般恶毒的想着。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也改变不了严时昭已经被任命为大军统帅的现实。
他来到了城外,开始整顿自己统帅的部队。
抵达大营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彻查部队人数。
“我知道这六万京军的数额定然不足,各地部队的兵额也必然有所缺陷,我也无意追究你们的责任。”
严时昭的目光威严,扫过眼前的众人,他们的目光大多躲闪,其中不乏几个勋贵,都不敢与他对视:
“但是如今出征在即,我们即将与鞑靼作战,他们的战斗力不用本帅多说,要想赢,本帅必须要知道,我统领下的军队的真实情况。”
“伱们难道想要葬身边疆吗?”
一番话,说得各个将领们胆战心寒,纷纷配合严时昭派出去的人查验部队人数。
京军被抽调出了六万人跟随他出征,再加上从山东、北直等地调拨来的军队,理论上他的兵力应当是达到了十三万的。
但是当部队彻查之后,严时昭不由地感到一阵气结。
山东与北直的部队还好,七万士兵,多少还留下了将近六万人,但是京军六万,实数竟然不足四万,且其中有许多都是老朽之人亦或是娃娃兵,根本不可能形成战力。
怪不得刚刚那几个京军的将领那么心虚,这吃了将近一半的空饷啊!
好在严时昭也没有责怪他们,亦或是他们上峰的意思。
就好像当代英国公张维贤也是颇有能力之人,但是他统领的五军营同样也是千疮百孔一样。
没办法,统领京军各营的梁国公、英国公、威国公(朱文正后代)、怀远侯(朱能后代)都是勋贵一脉的中流支柱,其中军官也多由勋贵担任,那都是他们的姻亲与盟友啊!这让他们怎么去指责?向自己人拔刀相向?
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严时昭长叹一口气,他下令把那些已经没有战斗力的人剔除,随后又从直隶招募了一部分青壮流民,堪堪补足了十万人之数,也就率军出征了。
再加上边境的镇守军队,应当是足以对抗鞑靼军了。他暗自计算了一番,也只能这么想着。
自从京军历练等一系列强军措施停止之后,大明的军队,竟然已经堕落至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