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靖难!(2 / 2)

不,哪怕天命不在建文,我也会坚守下去!这是为臣之忠,也是我对兴宗陛下的承诺!

莫逐燕……

现在起兵的是代王,可是谶语里的却是燕王,这是什么意思?燕王一同起兵,也不可能颠覆大明社稷。

难道是……

如今之局面,与汉朝,何其的相似。

仿佛是被这个场面点开了窍一般,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可怕的猜想。

严济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猛得转过身,向皇宫走去。

不能再拖了!

令颖国公傅友德出陕西,夹击代王!

必须速战速决!——

而在严铿的劝说下,燕王也开始了行动。

北平附近的军队,基本都由两个指挥使,以及一些都督掌控。

两个指挥使态度暧昧,对于朱棣的拉拢,他们既不表示投效,也不向南京检举。

都督之中,倒有宋忠之流,是忠于南方的,但是问题不大,忠于燕王的军队在不动声色中调动到了他们的周围,用充满恶意的眼神凝视着他们。

建文的战略,是先削其余诸王,再削燕王。既然如此,就不能打草惊蛇。

所以建文帝对于燕王其实相当的纵容,哪怕严济提出要更换北平都司的指挥使,就算控制不了北平的军队,也至少给朱棣使点绊子,也被齐泰和黄子澄联手否决,理由是担心燕王察觉到朝廷要对他下手。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燕王从朱允炆登基一开始,其实就已经铁了心要反了,根本没有稳不住稳得住的问题。

现在在代王起兵的情况下,这一场命中注定的战争被提前了。

八月份的某一天,北平城的城门大开,明字大旗的旁边,一杆燕字大旗高高竖立,下方,数十名骑兵飞驰而出,他们的背上插着令旗,腰间挎着一个皮筒子。

那皮筒子里面,装着一张写满了字的纸,骑兵们的任务便是将这些纸送到大明的各个重要城市。

如果有人打开皮筒,就可以看见,那张雪白的宣纸之上,四个大字高悬。

靖难檄文。

文曰:

“皇考太祖高皇帝,披冒霜露,万死一生,然后定天下,封建诸子,巩固宗社,为磐石之安。”

……

“《祖训》有云:‘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今朝中有臣黄子澄等,欺天罔上,祸乱朝纲,妖言惑众以致血亲相残,此何以对太祖之灵?”

“橚(周)、柏(湘)、榑(齐)三弟,侄济熺(晋),数月之间,皆见削夺,桂(代)弟不堪忍,亦遭镇压,亲族相杀,何其惨烈!我为诸藩之长,岂能束手旁观!”

……

“贤者流于野,而佞臣居庙堂,此非亡国之象乎?”

“臣谨尊太祖之命,奉天靖难,以清君侧之恶!”

建文元年八月,燕山右护卫指挥使严铿领兵入北平,守军倒戈相从,燕王棣发布《靖难檄文》,昭告天下,起兵靖难。

战争,爆发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