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改立太子(1 / 1)

檀石记 自在事 2470 字 2023-05-15

涵四直到第二天才醒来,看到王不可满眼血丝的守着她,她一头扑进王不可的怀里哭了起来。 王不可总算是放了心,能哭出来是好事,他拍拍涵四的背,准备问她怎么了。 涵四哭着道:前世没有任柏和齐缜造反,没有五州被叛军占领没有这么多人在这场战乱中死去。 王不可这下总算是明白她为什么能直接急得晕倒了,他柔声细气道:所以,你觉得是因为你,才让这么多人死了? 涵四哭声更响了,没错,前世我没有赎顾珠,顾珠一进青楼便自尽了。顾玉没有这世对于我对于姐姐的恨,她也没有代替顾珠做任柏的小妾,从而结识齐缜,齐缜不会知道任柏的身份,不会被免了奴籍,不会鼓动任柏造反,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我就知道我不该改变别人的命运,我从小砂那里就知道了,我怎么还是不长记性? 王不可轻柔拍着涵四的背,今生只有你带了前世的记忆,其他人都没有,那么你又算什么改变他人的命运呢?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你若是一直想着自己会影响别人的命运,那么今世便没法活了。假如前世你与一人擦肩而过,你生的貌美,那人回头看了你一眼,你二人继续各自走了,毫无交集相安无事。今世你只是早出门了几瞬,甚至只是比平时走的略快了些,与那人相遇那人又多看你一眼,不过这世他脚下恰巧有块石头在距离他前世回头的平坦路上不远处,他被绊倒然后摔的头破血流,你也要怪自己与前世的人生轨迹不同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既重生,人生轨迹必然与前世不同,不然还重活一世做什么?不若今生只活快意些,顺着自己的心意,不要想诸多后果。 涵四停止了痛哭,双眼通红得看着王不可,想着他说的话,终于慢慢平静了下来。 王不可的话打开了涵四的心结,她不再顾虑,事在人为,即便将来发生的事完全背离了原来的轨道,只要她还在,就还有顺自己心意而活的道可走。 任柏及其余党被灭,然新江五州废除奴制火种已起,叛军主力虽被剿灭,但小规模聚集起来落草为寇自立门户的却时有发生,虽单个团伙不具规模,但数量却逐渐增多,大有向全国蔓延之势。 朝廷不过是让各地镇压匪患。李植绪协同王不可等一同回了京。 王不可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废奴书,痛陈奴制带来的弊端以及废除奴制可以带来的好处。这封废奴书震惊朝野,引起满朝上下讨论,甚至传到了民间。 王不可当庭奏对,与殿内反对派激烈辩驳,朝堂之上,一连几日,竟无人能辩倒王不可,皇帝最终采纳了王不可的进谏。 谕令下达:一因前朝及其他反部而被贬为奴的人甚至番户杂户,一律改为良民;二因家人获罪而一并被罚没为奴的,也改为良民,且废除连坐制度,若无包庇,则一人犯罪仅罚一人;三罪犯服刑期满后,即刻脱离奴籍;四不允许人口买卖,雇人干活只能签订契约,最长不得超过十年,超过十年,被雇佣者可自行离去;五其他因买卖而被卖为奴者,自谕令颁布前起算,若已满十年期,可自行离去,并去官府恢复良籍,主家不得阻拦。 人们因不满奴籍而落草为寇的根源被彻底解决,无需官府出手,这股力量很快便土崩瓦解了。

皇帝被民间称为圣人,这个称号在朝中也逐渐被流传开来。 王不可在民间威望极高,加上之前的军功,皇帝顺势封王不可为兵部尚书,官拜正三品,。年仅二十四便被封兵部尚书,可谓是本朝第一人了。 皇帝得胜返朝,带回来一位亲生的皇子,但直到李植绪返京,消息才被透露出来。据说是皇帝在做王爷时不慎流落在外面的孩子。满朝哗然。 皇帝的意图大臣们心中跟明镜儿似的,封锁消息又从太子手中收回各大朝政大权,还把太子放到西南地去剿匪,等到匪患灭的七七八八了,才把有亲生儿子的事儿跟大臣们说,如此,不是要换太子的前兆吗? 李植绪谋划多年,千算万算,万万没想到皇帝会凭空出现这么大一个儿子。转头,皇帝便在朝堂上提出改立太子,不少大臣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李植绪的拥趸者,反对者以博渊侯为首,他一直想让女儿嫁给李植绪做太子妃,两人私下也达成了交易。 反对的理由无非是太子无错,且刚刚又立下大功,不能废黜,废太子乃是动摇国本之举。 一群大臣们又是撞柱又是长跪不起,搞得皇帝十分头痛。 皇帝在御书房大发雷霆,朕想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还不行吗?他们自己怎么不把家产传给侄儿? 冷静下来,这才开始处理政事。一封奏折引起了皇帝的兴趣,奏折是王不可写的,上面从李博桓的身世出发,说他是博渊侯庶女的孩子,皇帝当年还是王爷时,这名庶女是一名侍妾,产子时一尸两命,孩子被带下去扔掉,被一民妇捡到,竟发现还有微弱气息,以为是被遗弃的孩子,于是将他带走抚养长大。 这名庶女产子一尸两命的事不算密辛,因着皇帝登基,也被记载在了史册,而绽花当年悄悄离去早就被记为了因病去世。故而,虽两件事时间相近,但也无人将两件事联系起来。 皇帝大悦,私下封赏了王不可,又将那名侍妾大张旗鼓得追封为贵妃。 博渊侯当即没了反对声音,并开了宗祠,让侯夫人将那名死去的庶女过继到侯夫人名下,与李植绪的联姻不了了之。联姻哪抵得过血亲亲近?不光他不再反对,原先反对派多由博渊侯集结,此时也均偃旗息鼓。 改立太子一事被顺利执行。 原本李植绪未袭爵,皇帝封了李植绪为北王,并多赐了北方几个城镇归入北王管辖,以作补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