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让寰宇为中华所猎(1 / 2)

国务会议厅里,军方的代表们沉吟稍许,都没有着急开口。【△網w ww..】

这是一个军方势力扩充的好时机,没有人有理由反对。武将们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兵马多多益善,文官们则想到了几个军工工坊,他们都将因此受益,获得大笔订单。这意味着枢密院话语权的增加。更何况,还是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说了的。

唯有国务内阁上的诸位大臣们多有疑虑。

这一位,罕见的就连李邦华脸上也露出了犹疑不确定,并不赞同的表情。

“陛下,此事万请慎重。”李邦华沉吟很久,这才开口说:“开放民间武备,此事开时容易,收起来,可就难了。而今大明国内人口超过千万户,按照最近三年的势头,不出二十年,在册人数就可能过万万。以万万人口之国,若人人持有武备,甚至地方亦是有一支兵马可用。那可真是……旦有祸患,必将烈焰滔滔,难以制衡。”

而今朝廷的户籍管理,主要还是统计户数为主。而朱慈烺则要求将人丁统计到人口实数之上。

一千万户户籍,换算成人口,大约在五六千万人上。

李邦华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翻倍到一个亿的人口,听起来似乎十分匪夷所思。但仔细算算,并不足为奇。

朱慈烺后世看过一本穿越文,论及人口精确到个位数。但一个五万人口的国家,发展二十年,依靠着每年源源不断移民入内,人口却只有十几万人。人口的增长几乎机械地依赖于外来移民。

这显然是被后世天朝特有的计划生育给迷住了眼睛。

人口的增长,其实是可以很快的。

中国从四亿人口到十亿人口,也只不过用了区区三十年不到的时间罢了。

更何况,虽然在册户籍有一千万户,但隐瞒的户口呢?不是刻意隐瞒,而是流落于山川村落,没有被统计到的人口呢?

从前,正是因为大明各级官府的基层治理能力过于欠缺,这才使得人口统计只能以户作为单位。

当然,伴随着这些年各项改革推进,朝廷的治理级别延伸到了乡镇,人口的统计也可以以丁口作为单位了。特别是此前在人口统计之中几乎完全被忽略的妇女。

“万万人口,若是出了骚乱,要平定恐怕就更难了。”

“从前,逆贼动辄高喊人马百万。往后,却说不定要喊出人马千万的口号了。”

“首相大人所言,是实情。况且,以刑部这些年统计来看。不管是凶杀案,还是普通的小案件,这些年都是骤然升高。经济虽然发达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城市的治理难度却越来越高了。以京师为例,而今在京师常驻的人口已经高达千万,曾经还只是偏远地区的外城城郭更是成了京师的核心区域,地价飞涨,人口稠密。来自乡下的、外省的、外国的乃至于在地下过着灰色生活,没有户籍,没有来历的。形形色色,种类不同的人都汇聚到京师里。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去年立案的案件,已经突破一万份。”

“嘶……怎生如此多?”

“简直骇人听闻,京师治安不是一向良好么?”

“听起来怎生比起十年前还要差?”

……

朱慈烺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这就是他亲自站出来的缘故了。若非是预料到注定会让朝臣们抵触,他也不会赤膊上场。

毕竟,不管是哪一位朱慈烺中意的年轻一代为朱慈烺的这个政策站台,都压不住脚。实在是这一回要做的事情,注定会深远地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同时,又过于显得超前,朝臣们大多都是会理解不了的。

也唯有是朱慈烺亲自开口,才能镇住场面,让原本许多会变得很激烈的话语被迫压抑住情绪。

比如刚刚捅出京师报案数的刑部尚书张忻。这一位是典型的老官僚,老派官员。

当然了,朱慈烺是站出来亲自站台,但不意味着每一次都需要他冲锋陷阵。

果不其然,没多久就有列席的刑部主事俞行健开口。

俞行健也是跟着朱慈烺的老臣了,当年在南京监国时就就任南京警署署长,负责当地治安事务。后来入京,也进了刑部警署司担任主事,负责全国各地的警署搭建。

这一位,无疑是皇帝陛下的年轻一代亲信。

俞行健昂然出列,说:“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过往,京师其实是没有报案统计的。以那些上县衙、府衙报案之例,其实算不得数。毕竟,从前盛传的都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但后来各地警署制推行以后,百姓可以方便保安。不仅是重大案件诸如杀人、抢劫、强奸严重刑事案件会立案,一些打架斗殴、偷窃等罪行稍小的治安案件也会得到立案处理。故而,这才显得京师而今的保安总数较高。实则,以过往推测。每年京师实际上发生的案件不会低于三万起,只是大部分案件当事人都不会察觉到。同样……大部分的案件,也不会被处理。”

张忻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那点小心思,外行或许看不出来。但俞行健这个内鬼在,一下子就拆穿了。一万个案子,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并不算严重。总体而言,治安是随着警务部门的建立与高效运行后被不断改善的。

众人恍然大悟,看向张忻的表情也有了些不对劲。

被自己人戳穿了小心思,张忻有些下不来台。

顾炎武此刻也开口说:“当然,人口不断流入,定然是会加大治安压力。警务部门虽然很努力,但终究会有人力有时穷尽之感。”

张忻低声说:“不敢,都是一心为公而已。”

这是一个台阶。

张忻收了下来。

朱慈烺也恰到好处地开口说:“这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啊。京师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六年了,一个残破、日暮的城市变化成今日繁盛的大城。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肯定,也没有人会愿意因此放弃。更不可能,因为人口流入而增大的治安压力而选择让京师变得萧条、变得落寞。”

“事实上,治安压力上升,但不代表治安情势会恶劣。只有经济不断发展了,才能让选择犯罪的人越来越少了。固然,是有些村里的流氓,外国的地痞来京师作恶。但是,如果在京师能够找到一份正常的工作。他们还是会洗心革面的。而全国、全世界的治安岂不是好了一分?当然,一旦有作奸犯科植被,我相信我们的警务部门时刻忠于职守,不会放过一个犯罪分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