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316【公侯相继】
皇宫东南角上,有池名为玉藻。
池畔兰亭,李端站在阑干旁,手中端着一个青瓷小盏。
他从里面拨出饵料洒进池子,便见一团团游鱼竞相踊跃,摆动着细长的身躯上下争抢。
“朕不明白。”
他似在自言自语,身后那位甲胄在身的三旬武将接话道:“陛下不明白什么?”
李端一手端着小盏,抬头望着澄澈蔚蓝的天空,缓缓道:“朕以为陆沉在攻克河洛之后,会将整个大齐朝廷绑在锐士营的军旗上,逼迫朕和满朝公卿为边军掏干最后一滴血。河洛对于朕和大齐来说不只是一座城池,它象征着大齐的法统和传承。先前有心无力,朕还能自欺欺人,但是边军将士收复此地,如果陆沉坚持不退兵,朕只能竭尽所有援护他。”
武将沉默不语,仿佛在思考。
李端眉眼间浮现一抹茫然,感叹道:“他有那样做的理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北伐的阻力很大,可他没有那样做。陈卿家,你出身于淮州军,和陆沉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对他应该比较熟悉,不知能否为朕解惑?”
三旬武将便是南衙振威军都指挥使陈澜钰。
他冷静地说道:“陛下,臣觉得萧都督和陆都尉皆是知兵之人,既然他们认为边军需要休整,这个决定便是理所应当。陛下如此说,莫非是对陆都尉不满?”
这样的言语风格与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都不同,似乎带着边疆的凛冽与洒脱,偏偏李端很喜欢这种风格。
“不是不满意,而是很满意,满意到朕有些担忧。”
李端自嘲一笑,转头问道:“你可知道为何?”
陈澜钰微微垂首道:“臣不知。”
“先前你已经看过陆沉那封奏章的内容,应当知道他的文字虽然粗疏直白,但是称得上字字珠玑,几乎每段话都切中要害。尤其是主动暂停北伐,将重启的权力交还到朕手中,这一招可谓打得满朝公卿措手不及,连左相也不得不退让。”
李端将小盏交给旁边的宫人,转身走到石桌旁坐下,缓缓道:“陆沉才多大?弱冠之龄而已。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几近完美,这也罢了,朕只当这是萧望之教导有方。然而他连朝堂纷争都能看得这么准确,此番抽身以退为进,深得朝争诡谲之真意。伱说说,朕是应该感到高兴,还是应该有所担忧?”
他抬头相望,目光晦涩难明。
迎着天子的直视,陈澜钰简单直接地说道:“陛下仍然放不下陆都尉的身世传言。”
“朕不是没有容人之量,朝中公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只要他能为朝廷用心办事,朕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何况陆沉远比大多数人做得更好。”
李端语调放轻,感慨道:“可是他做得太好了,好到让人难以相信。”
陈澜钰明白天子今日召见的缘由,是因为他和淮州军、萧望之以及陆沉有几分渊源。
一念及此,他诚恳地说道:“陛下,臣不敢胡乱猜测陆都尉的想法,但是臣可以保证,他绝对不是杨光远的血脉。”
李端好奇地问道:“为何?”
陈澜钰答道:“如果陆都尉真是杨家子,萧都督不会等到前年才召他入军,更不会让他在广陵虚度十九年。以臣对萧都督的了解,他会将这件事安排得天衣无缝,没有任何破绽。故此,陆都尉的出现只是一个意外。”
李端定定地看着他,良久颔首道:“朕信你。”
陈澜钰拱手一礼道:“臣谢过陛下信重。”
李端话锋一转道:“在你看来,朕应该怎么做?”
“臣不敢妄议君上。”
“直说便是,朕不怪责于你。”
“陛下若不放心,等边境战事结束,召陆都尉回京面圣述职便可,臣认为陆都尉绝对不会拖延贻误。”
陈澜钰的神色平静而又坦然。
李端心中暗暗称许。
便在这时,大太监吕师周蹑手蹑脚地走进兰亭,躬身道:“启奏陛下,李相、薛相、郭枢密、王刘李三位将军已至文华殿东暖阁。”
李端便对陈澜钰说道:“你回京营吧,过段时间朕再召你入宫谈话。”
“臣遵旨。”
陈澜钰行礼告退。
……
“参见陛下。”
李端走进东暖阁,六位重臣异口同声地行礼。
“免礼。”
李端言简意赅地说着,神情沉稳且坚定。
李道彦当先禀道:“陛下,御史中丞许大人已经率十余位能吏出发,他们将赶赴边境协助淮州都督府,与景国开启战时的谈判。”
李端道:“善。”
谈判乃是陆沉所请,中枢其实并不看好,因为景军实力依然强大,很难想象景国皇帝会因为一个郡王之女便主动让步。
只不过没人愿意在这种小事上驳斥陆沉,反正无论能否谈成,大齐都不会有什么损失。
右相薛南亭又奏道:“陛下,关于淮州都督萧望之国公之爵的封号,臣等商议之后,暂时拟为荣国公,请陛下决断。”
“荣国公?”
李端面露沉吟之色。
这个封号不好不坏,在国公封号里属于中等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