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韩国新郑(2 / 2)

<div>望着窗外的风景,郑国内心深处涌起了强烈的思念故土、故乡亲人、以及对旧日国主的愧对之情。

——

颍川郡新郑。

旧韩庶民多有穿着破烂补丁组好的衣服,青壮大多都被招募加入秦国的军队,继续对外征战开拔。

大街上满是萧条,战争破坏了一切。

商人原本四处做买卖,如今大都跑到乡野之地,凭借攀附权贵,置办田产,居住在山野里避免战火侵袭。

剩下的就只有一些被秦国官军严格看管的贵族,以及跑去哪里都很难活下去,不如留在新郑的老弱病残。

这就是如今的新郑,一片凄哀的状况。

因为不久前,新郑接连发生了两次暴乱。秦军又杀死了不少世代居住在韩国都城的子民。

他们的尸体头颅到现在都被高高地悬挂在城门口,双目圆睁,任凭风吹日晒羽淋,始终被悬挂在城墙墙头上,他们以此来对其余乱党谋逆之徒做出威慑。

战国末秦初,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多少少都覆盖着有关于国与家的仇恨阴影。

失去了儿子的母亲,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她们并不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她们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要归顺秦国,就能够幸免于难。

与之相反,她们内心深处是支持韩国复兴,她们和他们家里男丁一样,都怨恨痛恨秦国,认为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秦王政的野心还有野蛮的秦军。

他们渴望和平,却又抗拒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这和嬴政以为的只要把他们纳入秦国,就可以结束战争,到时候把韩国庶民也纳入秦国军功爵制体系下,和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的想法完全相悖。

事实上,旧韩百姓在暴乱发生之后,对秦国的怨怒与日俱增。

这就是扶苏了解到的情况。

所以很多时候,治理天下比简单粗暴的征伐要困难的多。

这时候,还幻想着靠鼓吹仁政来巩固统治是不可行的,关键还是需要因势利导。

给他们新的利益,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扶苏坐在马车上,望着临近新郑一路上无人修葺的断壁残垣,荒草在孤坟之上长得和人的膝盖一样高,坏掉的篱笆和墙垣倒在一块,雨水冲刷了无数次,早就将原貌给破坏殆尽,一起烂在新泥之中。

新郑城中,弥漫着血腥镇压之后的惶惶不安。无论是兵力相对来说较寡的秦国驻守将士,还是新郑原先的百姓,前者十分紧张焦躁不安,生怕一个不留神就有携带兵器的暴民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这些驻守在外的将士们都战战兢兢的。

至于后者,对新郑原先的百姓来说,秦国人就是不速之客。即便他们遭受韩国君王乃至贵族的压迫,可是大多数人心底里还是认同这片土地属于韩国贵族,而不是野蛮的秦国人。

当看到秦国的甲士,路上的韩国百姓都是低着头,将身子蜷缩起来,躬身匍匐通过。

驻守此地的大将腾和新郑县吏都已经把随行军队的进城的道路清理完毕,将这条街道上所有的人都给撵走,甚至在险要处设置了拒马桩,但是扶苏依旧能够透过居民房子的空隙,和拒马桩后的韩国百姓。

秦国的士兵和韩国百姓明显是处在一种敌对状态,韩国人对自己的仇视,也可以从他们愤恨的眼神中看出来。

扶苏混在护卫队里,站在战车上,大众的目光都落在前方的辒辌车上。

前来迎接的秦吏只能和蒙恬等护卫将领通话,辒辌车边上始终被围的水泄不通。

腾远远就看到扶苏站在战车上,全副武装戴着盔甲。

他有点惊讶,但是装作什么都没看到,只是和蒙恬配合把人一股脑全部接进了驿馆。

驿馆居所也是被精心设计过的,照样用的是以假乱真的手法。对豪华宽大的房室,重兵守卫,身边其他的房间则都布置了相同数量的卫兵把守。

看到这一行过来,这些人这么煞费心机地保护自己,扶苏就知道,“看来这些旧韩余孽旧势力非常顽强,把你们折腾的不轻。”</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