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以工代赈?x(2 / 2)

还不等他开口汇报,朱靖垵便将头给转了过来,开口询问道。

“怎么样,统计出来了吗?今日难民营又多了多少人?”

张进闻言,思索一阵开口说道。

“回殿下的话,根据我军在淮河南岸设置的几个难民营汇报,今日一共有难民三千二百一十四口抵达淮南。”

lt;divcss=ot;advot;gt;朱靖垵闻言,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旋即询问道。

“今日又消耗了多少粮食?”

张进想也没想,开口说道。

“今日各难民营总共消耗粮食八千余石,明日的粮食消耗量只会更多。”

“殿下,若是朝廷再不送粮食来,我军现在手上所掌握的粮食,最多还能再坚持半个月……”

在说这话的时候,张进的脸色非常的凝重。

因为他知道断粮之后的后果!

现在大明设置在淮河南岸的几座难民营因为粮食短缺的问题,本来就不安稳,经常有人闹事,打架斗殴,甚至是杀人吃肉的事情时有发生。

幸亏有军队镇压,外加朱靖垵尽量保证了难民营最基础的粮食所需,那几座难民营才始终没有闹出什么大的事端来。

只是,一但彻底断粮,难民营那边必然爆发骚乱,到时候,即使军队再怎么镇压,怕也是镇压不住的。

朱靖垵闻言,深吸一口气道。

“朝廷那边应急的粮食何时能送到?”

张进闻言,回复道。

“启禀殿下,南京那边已经在紧急筹粮,从江南和湖广进行调运了。”

“但是粮食调运工作颇为繁杂,最起码也得一个月的时间,粮食才能运到凤阳来。”

朱靖垵深吸一口气,脸上忍不住露出不忍的表情,但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传令给我军的水师,让我军的水师着手封锁淮河上下游,暂且禁止一切船只来往淮河两岸。”

“孤,对不住河南百姓啊……”

现在,朱靖垵心中满是愧疚。

他知道,自己这一道命令下达,不知道会有多少满怀希望抵达淮河,企图过河得到大明朝廷赈济的百姓,被阻隔在淮河以北,在绝望中死去,化为饿殍和白骨。

但是,他是真的没办法啊!

只是,朱靖垵下令隔断淮河,却也只是使得难民营内的难民数量,短时间不会再大规模的增加。

可粮食的缺口,却是依旧存在的。

语罢,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朱靖垵接着说道。

“派人帮孤去将凤阳府的士绅大户请来,孤要设宴招待他们。”

最终,朱靖垵还是准备要先向士绅借粮,来缓解当前的一时之急需。

朱靖垵想来,就凭自己的威望,如果能舍下脸去向士绅开口,借一些粮食应急应该不成问题。

张进闻言,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告退离去。

朱靖垵也是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然后将碗底残留的几颗米粒也给吃净……

以往,他对于浪费粮食还不怎么在意。

但最近,他忽然觉得,自己以前竟然浪费了那么多粮食,可真不是个东西啊!

……

南京,秦淮河!

身为大明的南都,将来大明都城的热门选项之一,南京的繁华自是不必多说的。

别看南京才刚被大明收复两年多,战争也才刚刚过去,可南京的市井却是早已经回复了繁华。

而秦淮河,作为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秦淮河旁的一座酒楼内,几名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怀中搂着姑娘,喝酒谈笑,神情开怀。

而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桌子的珍馐佳肴,以及一坛坛散发着醇香的美酒。

几名读书人开怀畅饮的同时,议论着朝政,指点江山。

独属于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忍不住让人侧目。

“要我说,凤阳一战太子殿下赢的实在是太漂亮了,就连鞑子的钦差大臣,都被活捉了呢,实在是大涨我大明的威风啊!”

一名世子粗着脖子红着脸,大声说道。

“是极,是极,凤阳一战可谓奠定了我大明将来光复河山,一统天下的基础,大块人心啊。”

“此战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原也就要被收复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古往今来不外如是!”

一旁之人大声附和道。

凤阳之战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大明上下的人心。

这些年轻士子大多也都是心中有热血的,得知朝廷大军大胜,自然振奋。

就在这时候,旁边一张桌子上,一名身材矮壮的书生也是开口说道。

“哈哈,我等士子深受国恩,论起报效国家之事,可不能让军中的武夫专美于前。”

“某决定了,今年的科举若是再不过,某便不考了,干脆报名军校,投笔从戎去。”

“如今之天下大势滚滚如潮,某即便做不了历史浪潮中的弄潮儿,也要在这青史上留下我的姓名。”

这年头,虽然社会上重文轻武的风气依旧严峻。

但是,现在大明刚刚复国,正是勋贵势力最为强势的时候。

而大多都是军功出身的勋贵们,自然不会看不起武夫。

如此以来,也是使得现在的大明武人的地位有所提升。

读书人们对于从军报国,在战场上用军功博取一个荣华富贵乃至于与国同休的爵位,也是颇为意动的。

只是,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人不合时宜的说了一句。

“朝廷能打赢凤阳之战,自然是极好的,但可惜的是,现如今黄河决口,河南遭灾,某听人说,现在河南那边,已经易子而食了……”

“某若是朝中大员,绝不会对此熟视无睹!”

这人的话中,不自觉的带了些怨气。

自古以来,读书人嘛就是这样,读了点书,开阔了点眼见,便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便忍不住想要针砭时弊,指点江山。

半桶水晃荡的利害!

你指望他一个劲儿的对你歌功颂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般而言,读书人议论朝政的时候,都是以吐槽和埋怨居多的。

哪怕你做的再好,他们也能挑出毛病来。

当然了,这名士子之所以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就是河南人士。

现在遭灾的是他的故乡!

是故,有些怨气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在听闻此言之后,刚刚开口的那矮壮士子却是开口反驳道。

“尔这厮说话好没道理?河南是遭灾了没错,但现在的河南是在鞑子治下,赈济也是该鞑子朝廷去赈济,关我大明何事?”

“难不成我大明还要替鞑子来赈济灾民吗?”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