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1 / 2)

江南财阀,在朱元璋眼中不过就是一头头蠢笨的肥猪而已,随时可杀。

朱元璋没主动找他们麻烦,他们本来就该谢天谢地了。

没想到这些蠢笨如猪的东西现在竟然还主动将脖子伸过来。

那主动求死的架势,倒有些像那东京城的泼皮牛二。

最终落得如今抄家流放的下场,只能算是求仁得仁了。

朱元璋听着毛骧的报告,提笔将身前那份大名单上几个名字给圈了出去。

这些人都是将宋濂的话听进去的,回去后散去大半家产,投入湖广两地灾后建设的财阀。

锦衣卫早就将这些江南财阀全都纳入重点监控名单,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元璋的视线之内。

对于这些爱国的生意人,老朱还是愿意给他们一次机会的。

这些半辈子都在皓首穷经苦读儒学十三经的读书人,便已经几乎直接宣告他们这辈子与仕途无缘了。

他们大部分都是接受江南财阀资助的,毕竟士绅一体,从来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可对于那些死读书的人来说,只学儒学就已经非常吃力了。

一想到当时自己如果没有听宋濂的话捐出半数家产去赈灾的后果,就后怕不已。

可这时,他们起码还有一个念想。

幻想着总有一天,自己能考上。

可就算没有银钱资助,这些失意的读书人出于对杨宪与朝廷的报复,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这么做。

伸手被打都会记疼,更何况这次老朱是直接拿刀砍了。

当时他们将半数家产捐出去的时候,可没被少骂是叛徒、软骨头。

至于那些不想体面的,朱元璋就帮他们体面。

他们心里直呼侥幸。

他们既然不想捐出一半的家产,那就不用麻烦了,直接全部财产充公,由朝廷拿着这些钱去赈灾不是更好。

对于真正的人才,自然是新科举更好,八股取士是在扼杀他们这些人的天赋与创造力。

事实上,从朝廷开始科举改革那天开始。

要知道他们当时这么做,可是顶了很大的压力,有家族内的,也有外部其他和他们一样同为江南的财阀豪绅士。

因为如今儒学在科举之中的占比大幅下降,新的科举是量才取士,选取的是各种专业型人才。

这次湖广两地洪灾事件当中,除了江南财阀外,还有一个群体也在里头起到了关键作用。

哪里还有精力学其他的。

在这场余波中,活下来的江南豪绅们,很快就是看出了朝廷的意图。

那就是读书人。

江南财阀豪绅这边经过这一次惨痛的教训,起码在洪武一朝,是不敢再有大动作了。

而且最重要的,读书人的身份还在。

直至杨宪发起打倒程朱理学运动,将儒生们从高高的台子上扯下来,一把扯下了他们外面的那件写满吃人腐儒学问的儒袍。

读书人最后的体面,没有了。

杨宪先后拿走了读书人的里子和面子。

导致这些人彻底摆烂了,出现了大批的恨明党。

自从全国掀起打倒程朱理学运动之后,除了扬州外,各州府都开始出现大量无所事事的书生。

他们整日里在街头买醉。

而且愈演愈烈。

朝廷方面自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件事。

要知道书生可不像是寻常的佃户。

虽然世人常用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句话来嘲笑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可事实上,这些失意的“秀才”造起反来,造成的破坏力同样不可忽视。

那个酒后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不正是进士科考名落孙山的失意读书人吗?

他大笑着走出长安城,揭竿而起,发起了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最后他确实失败了,可对国家和百姓造成的危害却无法估量。

据统计,在黄巢起义过程中,大概死了上千万人。

历史上,还有一个出名的“秀才”造反,那就是洪秀全。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国大概死了一亿人左右。

这些失意的读书人,作为领袖或许确实无法成事,因为他们有着属于他们这个阶层本身的局限性。

可历史上,又有几个朝代不是在这些“失意文人”的帮衬下打下来的?

远的不说,本朝的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夺天下第一大功臣,不就是前元科举失败的失意者吗。

看着连日来,锦衣卫不断递上来的密报,朱元璋也不由得开始警惕起来。

历朝历代开科取士的真正目的,唐太宗已经讲的很明白。

牢笼志士,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科举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也不容易被歪门邪道所惑。在那些帝王眼中,这些读书人安定了,到时候天下即使还有人想造反,也不过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么大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