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李善长躬身再拜。
朱元璋今天特意召见李善长进宫,就是想要最后再探一探他的口风。
李善长的意见,能够代表很多朝臣的意见。
而李善长的表现,也让朱元璋很满意,笑道:“善长啊,你差不多是跟咱时间最久的臣子了。连咱妹子都说啊,说李先生是亦师亦友,亦兄亦臣哪。还说善之者,长。你看这话多好听啊,咱想说都说不出来啊。”
“臣行将六十,回首此生,惟可庆幸的就是遇上了明主,才有了今日的荣光。”李善长开口道。
“善长,咱就按你的意思办,在明早的朝会上正式宣布此事。”朱元璋笑道。
李善长又一次赌对了。
京城。
魏国公府。
汤和登门拜访。
两兄弟难得又在一起喝起酒来。
“三弟啊,看来咱们这位大哥马上就要给众皇子分封王位了。”汤和开口道
“二哥估计的事情,大多八九不离十啊。”徐达放下手中的酒杯,微笑道。
“你上奏了吗?”汤和接着问道。
徐达摇了摇头,道:“天子家事,臣下还是少多嘴的好,他如今可不仅仅只是咱们的大哥,更是咱们的皇上。”
徐达这话显然是在提醒汤和。
汤和又如何听不出来,他拿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听说李先生已经上奏了,而且是劝进。”汤和神色复杂,又喝了一杯,这才接着开口道。“你说李先生这么有才华的人,他能不知道封王的后果吗,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徐达拿起酒壶,给汤和倒满酒杯,劝慰道:“二哥,是人都会变的,如今的李先生已经不是当年我们攻进定远县,见到的那个骑着小毛驴,面对咱们一帮子红巾军荣辱不惊的李先生了。”
汤和连喝了几杯酒下肚,已经有些醉了。
他眼神迷离,开口道:“三弟,你说李先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李先生了,那么你还是当年那个你,我还是当年那个我,大哥还是当年那个大哥吗?”
徐达无言以对。
诚意伯府。
得了封赏后,杨宪今日是来见他老师刘伯温的。
该有的礼数得有。
只是今天诚意伯府的客人有点多。
小六子正准备通报,却是被杨宪抬手阻住了。
大厅上。
来了很多都察院的官员。
“刘中丞,现在外面都在传皇上就要给众皇子分封王位了,而且朝中很多人也跟着上奏劝进了,其中就有中书省李相国。在李相国的带领下,中书省、六部许多官员都选择跟进。”
督察御史陈怀义义愤填膺道:“刘中丞,在这个国家危难时刻,你应该带领我们大家一起上书谏阻啊。”
“请刘中丞,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其余都察院的官员,这时候也跟着站了起来,躬身道。
坐在主位上的刘伯温,面沉如水。
正当刘伯温要开口时。
杨宪从屋外走了进来。
“学生杨宪,拜见老师。”杨宪恭敬行了一个学生礼。
看到杨宪,方才脸色异常难看的刘伯温,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刘伯温开口笑道:“希武来了,快这边坐。”
“小六子,贵客上门,你怎么都不知道通报。”刘伯温看向随着杨宪一同进来的小六子,开口道。
“是我让小六子不用声张的,老师这方才讨论的热闹,不知道在聊些什么。”杨宪笑道。
“参见杨国公!”
“参见杨国公!”
屋子里的这些官员们见到杨宪,纷纷行礼道。
杨宪摆了摆手道:“今日我来这,只是老师的学生,诸位同僚无须多礼。”
刘伯温看了众人一眼,神色复杂地将方才的事情讲了一遍。
陈怀义则是跟着接口道:“杨国公来的正好,你如今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你上书劝谏,皇上一定肯听。”
你们这些家伙,自己想死可别拉上我。
杨宪心中想着。
虽然他死不掉就是了。
眼下局面,其实他的老师刘伯温看的非常清楚,只是处在他的位置,很多话确实不好说。
因此杨宪只能代劳了。
“关于分封诸王一事,就在刚刚我已经通过太子殿下上过奏书了。”杨宪笑道。
一些御史言官在听了杨宪的话后,脸上露出的笑容,纷纷叫好。
“杨国公,不愧是刘中丞的高徒。”
只有坐在杨宪身旁的刘伯温,察觉到异常。
果然下一刻,杨宪便接着开口说道:“不过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我的奏书是劝进,而非谏阻。”
话音未落。
在场这些御史言官们脸上的笑容刚刚绽放,便瞬间凝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