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会试结束(2 / 2)

“王兄,你能答上来一大半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基本等于交白卷。”

“今年考题究竟是哪个考官出的题目啊,怎么与之前历朝历代科考截然不同啊,这也太难了吧。”

“还能是谁啊,当然是主考官李相国啊,听说他在前元的时候科考名落孙山,这是在报复咱们这些读书人呢。”

“赵兄,你慎言!李相国岂是你我能够非议的。”

身处考试院内院的李善长,莫名其妙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也有一出考场就崩溃,嚎啕大哭的。

“爹!娘!孩儿对不起你们,孩儿辜负你们的期望了!”

这些考生一想到,落榜后回家乡,看见亲人们那一张张关切的脸,就哭的更凶了。

好在这是明朝科举。

要是换了宋朝,那些榜下捉婿无望,特意前来提前捉婿的富商们见到这一幕非得懵逼不可。

眼前这些家伙,没一个人像是能考上的。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

李进抬头看了一眼蔚蓝的万里晴空,默默从人群中走出,准备回客栈等待科举结果公布。

之前马三刀的府邸,因为马三刀出事,已经被朝廷没收充公了,因此他和绝大多数赴京赶考的举子一样,都是住在客栈里。

即便这次会试中,他同样有一些题目没能答上来,并不认为自己就能考上,可他是发自内心赞同这次科举的改革。

成为杨宪新学彻底拥护者的他,心中知道,只有这样的科举,才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事实上远没有这些考生们想得这么悲观。

对于考生们来说,真正的难点在于第二份考卷,那个几乎无所不包的综合素质测验。

这一点在杨宪与朱标讨论科举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

改革后的科举,为的是选拔专业的有用人才。

因此第一份考卷才是关键,而第一次恩科主要选的是综合性行政人才,因此考的是策论。

评判标准也在这,至于第二份综合知识考卷,只要考到合格分就行。

朱标虽然料到了考生们面对新式科举肯定会有反应,可没有想到反应会这么大。

为了稳定住考生们的情绪,在会试结束当天,便是让人在礼部衙门大堂前,粘贴了榜文告知了此事。

这才总算平息了舆论。

由此便可以看出,这次科举准备的还是有些匆忙了,这些事情本该是在考前就公布的。

不过有了这次经验,下一次科举就会顺利很多。

按照杨宪给朱标的提议,到时候朝廷会通过各地考试院,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就宣布今年科举考题的考纲范围。从各级科考,统一落实。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考生们有备考的方向,同时也能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到科举考试中。

不提京城这边科举阅卷。

扬州。

杨宪这边第一辆轨道列车终于给他造出来了。

列车车身制造起来并不困难,整辆列车最为关键的点,便是车轮。

为了保证列车行进的速度,车轮一定要抛光打磨得绝对光滑才行。

杨宪单单就列车车轮,就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业工厂。

其余零部件同样如此。

好在因为去年三晋之地灾情的缘故,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工匠来到了南方,最后在扬州落脚生根。

人才方面还是够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