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抵达咸阳,水利署!(1 / 2)

郑国渠告别了师尊和紫柏山,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咸阳城的道路。

沿途,他见识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心中对水之道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然而当他越接近秦国的边境时,却遇到了一群群逃荒的百姓。

这些灾民衣着褴褛,面色黄瘦,眼中充满了绝望与哀求。

孩童们的面庞上满是尘土,他们的眼神中已经没有了童年应有的活泼与快乐,男人们拖着沉重的脚步,肩上扛着家徒四壁,而女人们则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尽力保护他们免受风沙的侵袭。

郑国渠不忍心继续前行,他停下脚步,向一位看起来年纪较大的男子询问:“大叔,请问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会有这么多人逃离家园?”

老者抬起头,双眼深陷,脸上刻着沧桑的皱纹,苦涩地回答:“少侠,我们来自东部的小村,今年旱情严重,庄稼几乎全无收成,我们只能离开家乡,希望在别处找到一条生路。”

听到这些,郑国渠心中一紧,他想起了师尊的教导:“修行者,应当怀有大爱之心,助人为乐。”

他又问:“大叔,旱情是否还在继续?是否有人去解决这个问题?”

老者摇了摇头:“官府有发粮救济,但远远不够,我们等不到雨水,只能等死,所以只能出来求生……”

郑国渠心中更加坚定了前往秦国的决心,他知道自己虽不能立刻改变眼前的困境,但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未来的水利工作奠定基础,避免此类灾难再度发生。

他对老者说:“大叔,我即将前往秦国,希望能在那里学习并推广更先进的水利技术,未来我会尽我所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感激地说:“少侠,愿天佑你,你若能成功,那便是我们这些苦难百姓的救星。”

郑国渠微微一笑:“我会记住你们的,希望下次再见,可以带来好消息。”

在郑国渠与老者交谈之后,他继续深入灾民之中,观察他们的状况,他注意到许多灾民的嘴唇干裂,脸颊凹陷,眼睛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

孩童的眼睛里没有了光彩,他们的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几乎没有力气哭泣。

郑国渠的心被深深触动,他决定寻找附近的水源,在师尊的教导下,他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感应水脉的方法,闭上眼睛,开始默念心法,慢慢地与周围的自然界沟通,寻找水的气息。

“水脉流淌,源远流长,以心感应,以意引导。”

随着郑国渠的默念,他的掌心开始出现一丝丝水汽,而地面也开始微微颤动,他的面前土壤渐渐湿润,然后渐渐有水珠冒出。

不久,一股清泉从地面涌出,形成了一条小溪。

灾民们被这一幕震撼了,他们停止了哭泣和喧哗,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郑国渠的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奇迹,一个带来希望的奇迹。

水流愈发壮大,清澈的泉水哗哗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郑国渠转过身来,面对着灾民们,轻声说道:“大家快来喝水吧,这里有足够的水源,可以让你们解渴。”

灾民们纷纷走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一位妇女带着孩子走到水边,捧起水喝了一口,她惊讶地说:“这水如此甘甜,这位公子,您是什么人?竟能召唤出泉水!”

郑国渠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只是一名修行者,刚好学过一些关于水的法术,这水可以暂时解你们的渴,希望能帮到你们。”

一位老者跪倒在地,激动地说:“公子真是我们的救星,若没有您,我们不知还要走多久才能找到水喝。”

其他人也跟着跪下,向郑国渠表示感谢。

郑国渠忙不迭地扶起他们:“请快起来,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做这些只是分内之事,你们快些喝水,补充体力,希望能找到一个安稳的地方安家。”

郑国渠在帮助了第一批灾民之后,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对秦国水利事业的坚定决心和对苍生的深深同情。

天色渐晚,郑国渠走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队队颓然南迁的灾民,他们或步行或乘车,一路向南,希望在秦国找到生存的希望,每一个过往的面孔,都刻满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其中,一队灾民显得尤为凄楚,一位年迈的老妇人蹒跚而行,她的背上背着一个瘦弱的孩子,孩子的眼神显得呆滞,仿佛已经失去了哭泣的力气。

郑国渠上前询问:“婆婆,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何孩子看起来这般憔悴?”

老妇人停下脚步,喘息着回答:“公子,我们是从东边的乡村来的,因为连年的旱灾,我们的田地都干裂了,孩子们连续几日都没吃上一顿好饭。”

郑国渠听了,心中更是痛心,他立刻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清水,递给老妇人:“婆婆,这些你拿去给孩子们吃吧,希望能帮到你们。”

老妇人接过食物,激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公子,你真是个好人,这在如今这个世道,可真是难得了。”

郑国渠安慰她:“婆婆不必这么说,我也只是尽力而为,我在前往秦国的路上,希望能够学习和推广更好的水利技术,未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老妇人诚恳地看着郑国渠,点头称谢:“公子,愿你一路平安,也愿天佑善良之人。”

郑国渠继续前进,在官道上他遇到了更多的灾民,有的因为逃荒而家破人亡,有的因为缺水而病倒在路旁。

他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无论是分发食物,还是用他学到的水之道帮助他们找到水源。

每一次帮助他人,郑国渠都能从灾民的感激中得到力量,这使他对自己的使命感更加坚定,也让他对于修行的理解更加深刻。

他知道,修行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提升,更是为了能够拥有帮助他人的能力。

夜幕降临,郑国渠在一片树林中停下,准备休息。

在这一路的帮助与学习中,他的心境也在不断成长,他的水之道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经过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旅途,郑国渠终于抵达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这座辉煌的都城比他之前所见的任何城市都要大,城墙高大坚固,上面站满了身着铁甲的士兵,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手中握着闪烁着寒光的长矛。

当郑国渠踏入咸阳城的大门时,两名守卫立即上前将他拦住,一个胸前挂着牌子,显是头领的守卫问道:“来者何人?从哪里来?来咸阳有何贵干?”

郑国渠回答:“下官郑国渠,来自紫柏山,前来咸阳是希望能见到负责水利的官员,提供我所学的水利知识以解决旱情。”

守卫眉头一挑,互相对视一眼,显然对于郑国渠的身份有些疑惑,但他们也知道秦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水利工程。

“好吧,你先在此等着。”头领守卫吩咐道,随后进入城门内部传达消息。

郑国渠站在城门下,无意间得以仔细观察咸阳城的壮丽景象,城墙上方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脚步整齐地巡视着城墙,显示出秦国的军事纪律之严。

咸阳城内建筑林立,路面宽阔而平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