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清楚一段历史,要先去了解,然后,有关这段历史的大事件我就能明白了,可怎么去了解,了解的方法是什么?
论从史出。
还是得多看多学习,说白了,花钱,那么多史书都是钱。
学校发的书上那点都是皮毛。
当初背过的目录,还有些印象,只是了解得一直是一知半解,等到什么时候有空了,是该好好去翻翻史书。
没钱,先放一放吧。
学车的时候,又遗憾没能多学些知识,不学知识,就要来学人情世故,学就学吧,也许学了知识,还是要学人情世故的。
我没有才华,也就不会拥有聪明的人才会拥有的烦恼。
我的快乐不会来源于读书,因为论读书,我永远比不过别人,而如今,读书的快乐就是考试赢过别人,而不是读了一天,我又收获了什么。
我要保持我的快乐,大概是去考虑,我能收获什么。
一张驾照?
可保持快乐又能收获什么?
我不想开车啊!
如果一直想要快乐,那反而会不快乐,因为不会事事如意,我要接受我的不快乐。
驾照能考出来还是好的。
放着给人扣扣分也是一笔收入嘛,虽然也不一定会这么去做,不过,这个赚钱方法还靠谱些。
我的烦恼也很简单,科二能不能过,不能过,我能接受,可我只会收获老妈的一顿唠叨。
这不是我想要的收获。
于是,我只能接受我通过的事实,而不能接受我不能通过的事实,因为我和那些一起努力练车的人一样,都付出努力了。
那么,结果显而易见。
我不如别人聪明。
如果我和别人一样聪明,我努力更多,却没能通过,我怎么能接受这个事实。
我不是接受不了挫折就开始找借口,而是我已经认清了现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长相如此,聪慧程度更是如此。
家长却忽略了这点,以为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就是在一条起跑线上,不愿让孩子承认不如别人,只会把孩子逼上绝路,因为孩子想不通啊,既然是一样的,那他为什么会不如别人?越是努力的,越是想不通。
明明第一次失败了,没事,可以收获第二次补考的经验,一回生,两回熟,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这太过理所当然的事情,显然,不是我们的追求了。
那我们追求什么?
我们要和别人一样?怎么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不一样的。
厌学,其实不一定是厌恶学习。
我忽然就懂了。
我只是厌恶我的自信不断被踩在脚底,用这种方法来测试我的承受能力,大多数家长把握不好这个度,一次又一次告诫孩子:“你不比别的孩子差,你自己想想看为什么?”
这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抛开天赋,只剩努力。
家长想要激发我们的努力。
没错,就是努力,而不是我们的潜力,非要说,也是潜在的努力。
可一旦想要去测试一条绳子的承重力,那么,迟早有一天,会断的,因为家长对我们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太多太多了。
要我们努力的话也说得太多了。
如果一开始就觉得孩子不如别人家的,还反复在孩子面前强调,那就是从一开始就否定了孩子的任何努力。
我的家长,还是有一些进步的,至少没有从一开始就否定我。
因为他们相信遗传。
他们自命不凡。
我比他们看得明白,他们也很普通,真要和别人比起来。
我们要承认的,不是不如,而是差异。
只有承认了差异,包容这些差异,我们才会去尊重那些善于学习和善于学习之外的学生。
本来,我会很真诚地赞美学习优异的学生,可现在,我做不到。
我连我自己的优点都看不到,还让我去看别人的?
我要自信起来。
和科学老师说的一样。
自信了,我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明明也可以很开朗,不害怕失败,但是,他们教会了我要去害怕失败。
真当我害怕的时候,接受不了失败的时候,他们又要我坚强了。
为什么不是让我自信?
我一直都在坚强,好吗?
不害怕失败,不算坚强吗?明明知道可能会失败,不是百分百成功,还是会努力,不算坚强吗?
我不害怕科二没有一次过,但老妈却反复在我们耳边催促:“教练让你们去练了没有?教练不说,你们也可以自己主动去说要多练一会。”
“已经比别人多练了。”
“那也可以再练,什么时候考试啊,有没有信心一次过,去一次花那么多钱,补考又要花钱,我不是要给你们压力,但你们最好还是一次过。”
道理,我不懂吗?
“你们自己说说看,你们比别人差吗?就不能自信一点和我说,老妈,你放心,我们肯定一次过,就不能让我开心一下吗?”
如果可以,当然要一次过啊!
自信,是给我了,但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自信。
我的自信来源于什么。
金钱?
父母的支持?
还是,我自己相信我能行?太过盲目了也不是自信啊!
不对,都不是,可到底是什么呢?
我的自信到底在哪里?
我又有些焦虑。
我拼命压抑,去考虑一些长远一点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比如,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教练又在喊了:“吃好了还给我呀,我都没收你钱,这么快就想藏起来了。”
小姨只好笑着站起来把晕车药还回去,看到教练没动那盒消食片,又忍不住问起来:“教练,你怎么不吃啊!”
教练反问:“水呢?”
小姨明白了:“教练你等着,我去给你买水。”
“我不是这个意思。”教练不开玩笑了。
小姨已经当真了:“这些我们都喝过了,教练,你等着,我去给你买新的。”
这个药,非吃不可了。
我们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