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麻辣香锅档口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学生在买了。
荤素豆制品这些都是分开算价格的,一个人买就要用好几个盆。
以前是老板帮我们夹,总是会夹多,动不动就是大几十块钱,学生提意见了,就给我们盆让我们自己夹,还会提醒我们,这点几个人吃够吃了。
这服务态度一下子上来了,人也变得多起来。
再说,味道确实不错,又是独一家,麻辣烫和这个比起来,还是显得寡淡了些。
可是。
没想到,今天会有人再次提出意见,那就是肉里掺了水,老板和她解释:“这肉是腌过的,有水很正常。”
可她还是觉得不合理,问着旁边在买的学生:“你们说,这肉里这么多水合理吗?这水也按肉的价格来算了。”
大家窃窃私语起来,可又觉得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知道贵,所以想吃就少买一点来吃吃,毕竟再贵的东西,也有人去上当,我们这上的当是明面上的,非要划分一个等级的话,是比较能接受。
贵得不能接受的东西,我们想都不会去想,更不会去考虑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什么服务费,小费,高档餐厅搞的东西,总有人是能接受,要去吃的,那样的地方对有些人来说,就是比较能接受的吃饭场合。
我能接受的,就是肉里有水,夹的时候挤一挤就好了,又不是注水肉,买了之后再腌制确实忙不过来,一个人买十几二十块的东西也给炒,已经算是良心了。
这样都要苛责,其实不失为一件好事,如果能少掉一点肉里的水,少算一点钱,我们就能少花一点钱。
只是,就算不合理,让老板做出改变,我们少花点钱,老板少赚点钱,老板会答应吗?
这个问题稍后再议。
在老板眼里,这不是少赚一点钱的事,而是亏了多少钱的事。
当老板的思维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有一道题目,复杂的不想去细想了,反正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题是怎么说的呢,这么说的,一样东西进价8元,卖1元,然后这样东西被偷走了,问老板亏了多少钱。
我们一般人都只会觉得是亏了成本价格,最多是算上运输价格,也就是8元或者8元多一点,自认倒霉赔了8元或是8元多一点。
但老板不这么想,卖1元的东西,被偷了,就是被偷走了1元。
也就是说,明明没有卖出去的东西,因为被偷走,这损失也要按卖价来算,那不是卖价定得越高,东西不见,损失就越多了。
这2元钱的利润,是卖出去之后才有的,也就是说要付出努力卖出去以后才有这两块钱利润,可丢了以后,这两元直接计为损失,算不算是因祸得福?
对于老板来说,原本该赚到的没赚到,都是损失,不是实实在在的亏损,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亏了。
损失的东西都会转化成一个价格而存在,也会从另外的地方再赚回来。
也许该换一道题目了。
进1元,卖2元,觉得亏了,买回来3元,卖4元,问赚了多少。
我们觉得是赚了两块钱。
但老板会想,折腾了半天才到手2块钱,原本1块钱东西一直放在自己手里,就能卖4块钱的,利润本该是3块钱,勉强不去算折腾来折腾去的那些损失,也是亏损了1块钱。
要是当初进1元卖2元后不再折腾,那当东西能卖4元时,便是亏损了2元。
他们看的永远是长远的利益,而非眼前。
要是最终卖不到1元,那肯定是亏了,所以,永远都不会赚,只有亏。
那些折腾,是为了弥补没能看到长远利益而带来的损失。
话说回来,老板答应了把肉里的水去掉,为了不亏损,那势必会给肉涨价,也许涨价我们接受不了,所以改为收取一些腌肉费,我们是不是又能接受一段时间?
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不过,出现了想要治标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哪怕只是站在这个人身边不说话,也是一种支持。
我们光看不买。
他们肯定要着急了。
“我们和老板反应,让他把价格再降低一点,这腌肉的水,也不好倒出来,倒出来了一会又有了,你们看到了又要说了,这样行了吧。”老板只是雇了几个阿姨在这,里面炒菜的人也不知是不是老板,刚才有个阿姨拿菜进去的时候就没马上出来。
“那等你们改了我再来吃。”
我们看着她离开,应该有骨气一点,也撂盆不吃了,可今天就是馋了想吃,我们还是买来吃了,没拿那种腌过的肉而已。
过了几天,价格是便宜了一点,可就是这一点,吸引了更多的人来买,毕竟旁边的店都在涨价,如此逆流,不是有良心又是什么,都降价了,也就没人追究原本的价格本就不合理的事情。